名句 | 一老百年登寿帙,元孙五代喜同堂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四川达州百岁寿民张子翼五世同堂诗以赐之》 全文: 参考注释一老(1).指年高德劭之人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不憖遗一老,俾守我王。”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“ 孔子 卒,公誄之曰:‘旻天不弔,不憖遗一老。’” (2).泛称老者。 唐 王维 《酬诸公见过》诗:“仰厠羣贤,皤然一老。” 宋 陈师道 《还里》诗:“向来千里聚,一老尚徜徉。” (3).指元老。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昔 汤 入 夏 ,付国于 文祀 ; 西伯 之 殷 ,委国于一老。” 王闿运 《哀江南赋》:“既伤一老,申命元臣。” 百年(1)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,尘泥渗漉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百年大计 (2) 指人的一生;一辈子 百年之后,即死了以后 登寿长寿;高龄。 汉 蔡邕 《汉交阯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》:“既作母仪,履信思顺,登寿耄耋,用永蕃孌。” 唐 张说 《岐州刺史平泉男陆君墓志》:“位不盈量,年无登寿。” 元孙(1).长孙。《书·金縢》:“惟尔元孙某,遘厉虐疾。” 孔 传:“元孙, 武王 。” 孔颖达 疏:“ 武王 是 大王 之曾孙也。尊统於上,继之於祖,谓元孙,是长孙。”《金石萃编·汉司隶校尉杨淮碑》:“﹝二君﹞约身自守,俱大司隶 孟文 之元孙。” 唐 韩愈 《司徒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 贞元 元孙,命正我宇,公为臣宗,处得地所。” (2).玄孙。指本人以下的第五代。 清 陈康祺 《郎潜纪闻》卷六:“﹝ 谢启祚 ﹞先后三娶二媵,举十三男,十二女,孙二十九人,曾孙三十八人,元孙二人。” 五代继唐之后的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、相继统治中原,合称五代 公元 907—960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 同堂(1).同处一堂;同居一家。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 盎 素不好 鼂错 , 鼂错 所居坐, 盎 去; 盎 坐, 错 亦去:两人未尝同堂语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当来日大难》诗:“今日同堂,出门异乡。别易会难,各尽杯觴。” 唐 韩愈 《袁氏先庙碑》:“由曾及考,同堂异置。” 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二:“自从他有了这所房,他的人口便有增无减,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!” (2).谓同一祖父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 羊长和 父 繇 与太傅 祜 同堂相善。” 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补遗三》:“相国同堂昆季三人,曰 石 ,曰 程 ,皆登宰相,惟 福 一人歷镇使相而已。”参见“ 同堂兄弟 ”。 (3).犹同门,同学。 元 乔吉 《金钱记》第四折:“小官有一同堂故友,乃是 韩飞卿 。” 清 陈确 《答恽仲升书》:“恃同堂之爱,不觉直言至此,死罪!死罪!” 清 昭槤 《啸亭续录·南书房》:“ 仁庙 与诸文士赏花钓鱼,剖晰经义,无异同堂师友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