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文璞的《梅梁歌》 全文:文命殿角东北左,上有梅梁铁交锁。
 传闻旧时枝叶生,本质鳞身无不可。
 有时匹练离朱栱,归带湿萍光欲动。
 低头下吸菲岭泉,奋髯直入阳明洞。
 旁观但怪香火浓,顷刻即令风雨送。
 尔不见饥乌啄鼓来馈食,走入嵩高化为石。
 禨祥祸福傥或归,阴阳幻变谁能测。
 玉笥观挂白玉梁,含元追下流血柱。
 异事苟逢博物问,后来那得详其故。
 卷丹云,凝素雾,玉箫九成奠雕俎。
 登歌升降只仰府,呜呼梅梁匆飞去。
 
 名句书法欣赏 低头下吸菲岭泉,奋髯直入阳明洞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头下(1).犹名下。 宋  苏轼 《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》:“今来前项人户,从初径於市易差出勾当人等头下赊欠。” (2). 辽  金 两代诸王、外戚、大臣及诸部从征所俘掠的人户,归其各自奴役,称“头下”。亦指由此种人户所建立的特置州县。《辽史·地理志一》:“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,征税各归头下;唯酒税课纳 上京 盐铁司。”《元代白话碑集录·1240年济源十方大紫微宫圣旨碑》:“兼不以是何头下官员人等,无得骚扰。” 蔡美彪 注:“‘头下’或写作‘投下’,但非蒙古语的译音。 辽  金 两代均有此制。”参阅《辽史·地理志一》。 奋髯抖动胡须。激愤或激昂貌。《汉书·朱博传》:“ 齐郡 舒缓养名, 博 新视事,右曹掾史皆移病卧…… 博 奋髯抵几曰:‘观 齐 儿欲以此为俗邪!’” 唐  王维 《为画人谢赐表》:“裂眥奋髯,髮衝鶡冠。” 宋  苏轼 《京师哭任遵圣》诗:“奋髯走猾吏,嚼齿对姦将。” 清  魏源 《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》:“及其驰骋上下,奋髯哆颐,沙聚数千里,龟灼数百世。” 入阳五代  梁 时, 扬州 多贼船,过者不敢靠岸,必高帆远引海中,谓“入阳”。参阅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司马邺传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