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汝玉的《题李龙眠写山庄图》 全文: 青山万叠高侵天,绿阴千顷晴涵烟。 巨灵倒挽银河水,泻作百丈飞来泉。 蓬莱三岛不可往,江南山水称龙眠。 龙眠高人李居士,前身列籍瑶台仙。 胸中浩荡有奇气,眼底恍忽无尘缘。 同时二友总佳士,炯如芙蓉出澄涟。 山中一经游历后,至今草木增清妍。 百年对画起遐想,风流文采俱依然。 辛夷花开木兰发,宛如王维家辋川。 我生素抱林泉趣,每因匏系恒自怜。 迩来缪掌秘阁籍,遍阅图画穷幽玄。 洞天福地似曾识,不用谢屐劳扳援。
  参考注释一经 用在动词或表示条件的词组前面,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,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结果,后面常有“就”、“便”等相呼应 游历(1) 到远地游览;考察 游历名山大川 (2) 漫游 至今(1)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(2) 直到今天 草木(1).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。《易·坤》:“天地变化,草木蕃。” 唐  韩愈 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, 盘谷 之閒,泉甘而土肥,草木藂茂,居民鲜少。” 明  刘基 《<悦茂堂诗>序》:“故人不得其性则痛,鸟兽不得其性则瘏,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。” (2).指荒野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此十二人者,或伏死於窟穴,或槁死於草木,或飢饿於山谷,或沉溺於水泉。” (3).比喻卑贱。多用作自谦之词。 唐  陈子昂 《谏刑书》:“臣草木微品,天恩降休,伏刻肌骨,不敢忘捨。” 宋  苏轼 《笏记》之一:“徒倾艸木之心,莫报乾坤之施。” 清妍美好。 晋  葛洪 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和口小辩,希指巧言者,谓之标领清妍。” 唐  韩愈 《月池》诗:“寒池月下明,新月池边曲,若不妬清妍,却成相映烛。” 宋  苏轼 《书王定国所藏<烟江迭峰图>》诗:“使君何从得此本,点缀毫末分清妍。” 清  洪昇 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药捣长生离刼尘,清妍面目本来真。”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