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涪翁初释僰道縳,枉道过我临水湄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彭的《重游草堂》 全文: 参考注释涪翁(1). 东汉 人,精于医,姓名不传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郭玉》:“有老父,不知何出,常渔钓於 涪水 ,因号 涪翁 。乞食人间,见有疾者,时下针石,輒应时而效,乃著《针经》、《针脉法》传於世。” (2). 宋 黄庭坚 别号。《爱日斋丛钞》卷二引《复斋漫录》:“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,因自号 涪翁 。” 宋 范成大 《万景楼》诗:“若为唤得 涪翁 起,题作西南第一楼。” 陈三立 《由崝庐寄陈芰潭》诗:“流传文字一赏之,襟期 涪翁 有同调。” 僰道古县名。 汉 属 犍为郡 。为 僰 人所居,故名。 王莽 时曾改称 僰治 。地在今 四川 宜宾县 境。见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。 清 丁澎 《送孙九畹备兵保宁》诗:“ 僰道 生猺能 汉 语, 羌 西诸将半 渝 歌。” 枉道(1).违背正道。《管子·形势》:“小人者,枉道而取容,适主意而偷説,备利而偷得,如此者,其得之虽速,祸患之至亦急。”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十反·安定太守汝南胡伊》:“ 柳下惠 不枉道以事人,故三黜而不去。” 宋 叶适 《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》:“进退以义,士之节也;枉道干进,士之耻也。” (2).指邪曲之道。 鲁迅 《坟·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:“‘以眼还眼以牙还牙’是直道。 中国 最多的却是枉道,不打落水狗,反被狗咬了。” (3).绕道。 三国 魏 曹丕 《与吴质书》:“今遣骑到 鄴 ,故使枉道相过。” 唐 岑参 《送卢郎中除杭州之任》诗:“知君望乡处,枉道上 姑苏 。” 宋 苏轼 《送海印禅师偈》:“公以三诗赠行,復枉道过某於 齐安 。” 郭沫若 《文艺论集续集·孤鸿--致成仿吾的一封信》:“我枉道过我海边上的旧居,仍然空着没有赁出。” (4).犹漫道、莫说。 唐 尚颜 《秋夜吟》:“枉道一生无繫着, 湘 南山水别人寻。” 水湄水边。《诗·秦风·蒹葭》:“蒹葭凄凄,白露未晞。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”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:“ 楚怀王 之时,举羣才赋诗於水湄。”《北齐书·孙腾传》:“ 高祖 与 兆 宴饮於水湄,誓为兄弟。” 前蜀 李珣 《巫山一段云》词之一:“有客经 巫峡 ,停橈向水湄。” 清 周灿 《使交趾诗》:“沧江岸上有荒祠,栘叶棉枝近水湄。” 茅盾 《惊蛰》:“当月白风清之夜,林畔水湄飘荡着他那似哭似诉的悲音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