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咏瓶中蜡梅》 全文: 腊月舒芳号腊梅,谁教金瓣斗春台。 菀枯省识偶然耳,名实相符鲜矣哉。 纵胜温花资暖室,已输冰蕊傍寒隈。 从今拟改嵇含疏,不及韩湘火里栽。
参考注释菀枯语本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﹝ 优施 ﹞乃歌曰:‘暇豫之吾吾,不如鸟乌,人皆集於苑,己独集於枯。’ 里克 笑曰:‘何谓苑?何谓枯?’ 优施 曰:‘其母为夫人,其子为君,可不谓苑乎?其母既死,其子又有谤,可不谓枯乎?枯且有伤。’”后以“菀枯”指荣枯。亦喻指荣辱、优劣等。 明 张煌言 《祭平夷侯周九苞文》:“然而菀枯者旦暮,修短者阴阳,委形顺命,夫何用其悲凉。” 清 赵翼 《浮论》诗:“识真自有 兰亭 本,肯逐时流説菀枯。” 清 冯桂芬 《与当事论捐办防堵事》:“如遇店舖,则视坐落之菀枯,生意之大小,以为等差。” 省识犹认识。 唐 韩愈 《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》诗:“汗漫不省识,怳如乘桴浮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:“弟子出遗像,乃一老僧。使今见其人,亦不復省识矣。” 清 纳兰性德 《金缕曲·再赠梁汾》词:“多少殷勤红叶句,御沟深不似天河浅。空省识,画图展。” 郁达夫 《毁家诗纪》七:“省识 三郎 肠断意, 马嵬 风雨葬花魁。” 偶然 突然的,不是经常的;意想不到的 偶然现象 偶然事件 矣哉 语气词连用。“矣”表示已然或将然,“哉”表示感叹或反问,可译为“啦”或“了吗” 甚矣哉为欺也。——明· 刘基《卖柑者言》 盛矣哉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灵怪矣哉。——明· 魏学洢《核舟记》 甚矣哉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