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《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》 全文: 平生少壮日,百事牵於情。 今年辄五十,所向唯直诚。 既不慕富贵,亦不防巧倾。 宁为目前利,宁爱身后名。 文史玩朝夕,操行蹈群英。 下不以傲接,上下以意迎。 众人欣立异,此心常自平。 譬如先后花,结实秋共成。 赵壹虽空囊,郑子岂其卿。 二人贫且隐,高誉动天京。 我迹固尚贱,我道未尝轻。 力遵仁义涂,曷畏万里程。 安能苟荣禄,扰扰复营营。 近因丧已除,偶得存余生。 强欲活妻子,勉焉事徂征。 徂征江浦上,鸥鸟莫相惊。
名句书法欣赏 下不以傲接,上下以意迎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不以(1).不为,不因。《礼记·表记》:“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,不以大言受小禄。”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大夫何罪,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。” (2).不用;不靠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 离娄 之明, 公输子 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 宋 曾巩 《上欧蔡书》:“故其言无不信听,卒能成 贞观 太平,刑置不以,居 成 康 上。” 洪深 《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》下篇:“合作完成演出,而不以自身取胜,不独立吸引注意。” (3).无论;不管。《资治通鉴·后唐潞王清泰二年》:“或事应严密,不以其日;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,当尽屏侍臣,於便殿相待。”《元史·刑法志一》:“虽有牙符而无织成圣旨者,不以何人,并勿啟,违者处死。” 上下(1) 高处和低处;上面和下面;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 鸣声上下,游人去而禽鸟乐也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 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。——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(2)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(3)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(4) 指程度上高低、优劣 不分上下 (5) 用在数量词后,表示概数;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(6)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,上下只得担待一步!——《水浒传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