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行藏无悔吝,存殁备哀荣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炎的《李阁学挽诗三首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行藏指出处或行止。常用以说明人物行止、踪迹和底细等 数问其行藏。——《元史·杨奂传》 悔吝亦作“ 悔恡 ”。1.灾祸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。” 汉 应劭 《风俗通·正失·东方朔》:“ 文帝 时政颇遗失,皆所谓悔恡小疵耶。” 唐 杜甫 《送李校书》诗:“每愁悔吝作,如觉天地窄。” 清 黄景仁 《闲居》诗:“名象实易玩,悔吝虚已消。” (2).悔恨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出征 交阯 ,土多瘴气, 援 与妻子生诀,无悔吝之心。”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释争》:“若然者,悔恡存于声色,夫何显争之有哉!” 唐 李咸用 《猛虎行》:“须知《易水歌》,至死无悔吝。” 明 唐顺之 《与董后峰宪副书》:“野人一入仕途,百般悔吝,禪家所谓猢孙入布袋,真可一笑也。” (3).谓追悔顾惜。 唐 司空图 《疑经》:“纵天王制用失节,多取於诸侯,如欲垂诫,即书於 周 史可矣;若书於诸侯之史,是悔恡其货而侮王命也。” 存殁(1).生存和死亡。犹言生死。 唐 杜甫 《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》诗序:“自枉诗已十餘年,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。” 唐 韦应物 《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》诗:“存殁阔已永,悲多欢自疏。” 金 元好问 《续夷坚志·旬会之异》:“十日一宴,集中一举子物故,诸子感叹存殁,仍於故人设位。” (2).生者和死者。 前蜀 杜光庭 《户部张相公修迁拔明真斋词》:“三籙定金明之典,功被人天;九幽悬玉匱之科,惠周存殁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求太老爷拘拿凶犯,以扶善良,存殁感激大恩不尽!” 哀荣死后办得很隆重的丧事 褒奖之命,虽已表于哀荣,遗奠之恩,宜再申于轸悼。——白居易《祭卢虔文》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