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民投牒讼千狙诈,吏抱文书百雁行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强至的《送河北提刑王詹叔郎中被诏充开封府判官》 全文: 参考注释投牒(1).呈递诉状。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“众口諠然,号为‘秽史’,投牒者相次, 收 无以抗之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》:“以 彦泽 之罪宣示百官,问应死否,皆言应死。百姓亦投牒争疏 彦泽 罪。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礼部一·董伯念》:“ 彭 为令负清劲名,在西臺亦錚錚者,巡方入 苕 ,诸仇 董 者,争先投牒,填塞途巷。” (2).呈递文辞。《旧唐书·杨绾传》:“自古哲后,皆侧席待贤;今之取人,令投牒自举,非经国之体也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典礼·宾兴考试》:“至于 隋 ,置进士科,专试文词,皆投牒自进。” (3).投弃授官的簿录。借指弃官;辞职。 清 王夫之 《家世节录》:“投牒归隐,未尝岩栖谷饮;而盘桓斗室,竟岁不履城市。” 清 龚自珍 《与吴虹生书》:“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见,昨在 杭 ,知其已投牒欲归,不知还都下乎,抑竟归山也?” 狙诈(1).伺机取诈。《汉书·诸侯王表序》:“ 秦 据埶胜之地,骋狙诈之兵,蚕食 山 东,壹切取胜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:“狙,伺也。因间伺隙出兵也。”《晋书·阮种传》:“受方任者,又非其材,或以狙诈,侵侮边夷;或干赏啗利,妄加讨戮。”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狙诈不息,干戈竞起。” (2).狡猾奸诈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 吴 孙 狙诈, 申 商 酷烈。”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霸德既衰,狙诈萌起。” 李贤 注:“《广雅》曰:‘狙,獮猴也。’以其多诈,故比之也。” 唐 吴筠 《览古》诗之二:“忠诚及狙诈,殽混安可甄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贾奉雉》:“乙故狙诈,乡人敛金助讼,以此闻於都。” 文书(1) 指公文、书信、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 文书下行直省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 (2) 从事公文、书信工作的人员 (3) 文字书籍 雁行(1) 飞雁的行列 (2) 并行或走在前头。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,借指兄弟 两骖雁行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 我书比钟繇,当抗行;比 张芝草,犹当雁行也。——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 雁行有序。——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