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意入山边复水边,最无尘处总真诠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意入》 全文: 参考注释入山(1).进入山里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 少君 年四五岁时,家贫……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” 宋 苏轼 《与林天和长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还,即日想已还治。起居佳否?往来衝冒,然胜游计不为劳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二○回:“又大兴土木,作 昭明宫 ,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。” (2).指隐居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“迁 观 为别驾从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《献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 ,吾当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。” 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潜体》诗之十四:“入山烧黄白,一旦化为灰。” 许杰 《<文艺批评与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,也并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。” 无尘不着尘埃。常表示超尘脱俗。 唐 崔橹 《莲花》诗残句:“无人解把无尘袖,盛取残香尽日怜。” 唐 杜荀鹤 《题战岛僧居》诗:“师爱无尘地,江心岛上居。” 真诠亦作“ 真筌 ”。犹真谛。 唐 卢藏用 《衡岳十八高僧序》:“然而年代攸邈,故老或遗;真詮缅微,后生何述?” 唐 刘禹锡 《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铭》:“我立真筌,揭起南国。无修而修,无得而得。” 宋 延寿 《宗镜录》卷二六:“且金是身外之浮财,岂齐至教;命是一期之业报,曷等真詮!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施肩吾》:“初读五行俱下,至是授真筌於仙长,遂知顺逆颠倒之法,与上中下精气神三田反覆之义。” 赵朴初 《毛主席写给<诗刊>的信发表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献词》:“文章华*国事更艰,孰能计日收真詮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