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印肃的《普庵歌》 全文: 祝个普庵纯宝贝,妙慧庄严真畅快。 无门为户到人稀,万里神光圆顶盖。 非相身,无不在,体露堂堂声色外。 世间梦幻曷能随,超出世间那肯爱。 绝意识,无眼界,净名卧疾瞿昙解。 指权就实度众生,勿谓古贤来捏怪。 悟普庵,本无坏,空劫有穷渠自在。 四生六道岂相干,物我兼忘心唯最。 无有无,内非内,海印发光谁敢对。 森罗万象普庵收,绝待灵明全体会。 忘能所,勿知解,瓦砾真金谁敢买。 若还不是老胡来,觌面难逢轮劫肯。 雪齐腰,求教诲,得旨忘言转不退。 百练金刚无孔锤,要断龟毛兔角罪。 如意珠,我今解,刹刹尘尘铺障昧。 一毫端量大千辉,烁破无明生死袋。
名句书法欣赏 雪齐腰,求教诲,得旨忘言转不退书法作品
参考注释求教 向别人请教 虚心求教 得旨(1).得到圣旨。《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郭崇韬安重诲论》:“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,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,则具记事而入,因崇政使闻,得旨则復宣而出之。” (2).得其主旨。 清 王夫之 《读四书大全说·中庸第一章》:“ 程子 此语,大费斡旋,自不如 吕氏 之为得旨。” 忘言(1).谓心中领会其意,不须用言语来说明。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” 三国 魏 曹植 《苦思行》:“中有耆年一隐士,鬚髮皆皓然,策杖从我游,教我要忘言。” 宋 陈师道 《次韵德麟植桧》:“萧萧孤竹君,忘言理相契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就逮》:“莫笑忘言真有道,自惭搜句百无功。” (2).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。《晋书·山涛传》:“后遇 阮籍 ,便为竹林之交,著忘言之契。” 唐 韩愈 《祭薛中丞文》:“况某等忘言斯久,知我俱深。” (3).忘其所言;不须言说。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言事·抗疏中辍》:“二公皆名士正人,所言必不妄,但权奸已败,即往事果真,亦当忘言,此等追叙,似乎蛇足。” 不退不了;不完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从新年这七八日,何曾得一个閒?恨不得长出两张嘴来,还吃不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