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镃的《寄题庄器之招隐楼》 全文: 得时则为人,此固丈夫志。 生前必功名,说实起后世。 君看禹稷徒,乌有觊望意。 偶然事逢手,势若破竹易。 所以极万代,伟绩不可概。 纷纷务勉强,指日敬声利。 等观今昔为,迷悟由性异。 庄侯海内士,岂特静者类。 深叹末俗竞,懒赴殊科试。 力田抄饭白,结屋傍山翠。 受用已有余,推此更广施。 名楼曰招隐,来者定费弃。 我恨闻命晚,已买城北地。 湖滨林麓幽,市远车马避。 想像辋川宽,庶几盘谷邃。 虽非千步门,肯换一品位。 桃蒸春浪活,桂馥秋风至。 其时思故友,命驾惊昼睡。 堂堂无他言,握手笑相视。 吾侪东西隔,橘枳本同味。 中年各菟裘,要非太早计。 何须并墙居,而后愿始遂。
参考注释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,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——唐· 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 海内大乱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岂特难道只是;何止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以 随侯 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则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夫生者,岂特 随侯 之重哉?”《史记·樊郦滕灌列传》:“臣死且不辞,岂特巵酒乎!” 宋 苏轼 《王仲仪真赞叙》:“夫所谓世臣者,岂特世禄之人;而巨室者,岂特侈富之家也哉!” 明 方孝孺 《君子斋记》:“古之君子德业赫赫,著於天下流於后世者,岂特天质之美哉!” 清 叶舒璐 《索得学山兄遗稿》诗之二:“ 阿连 自为文章哭,岂特伤心旧雁行?” 静者深得清静之道、超然恬静的人。多指隐士、僧侣和道徒。《吕氏春秋·审分》:“得道者必静,静者无知。” 南朝 宋 谢灵运 《过始宁墅》诗:“拙疾相倚薄,还得静者便。” 黄节 注引《论语》:“智者动,仁者静。” 唐 杜甫 《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》诗:“ 蔡侯 静者意有餘,清夜置酒临前除。” 仇兆鳌 注:“ 梦弼 谓: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。” 清 赵翼 《题邹莲浦小照》诗:“超然静者心,小憇寄幽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