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礼义所封植,忠和所薰蒸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吴泳的《程顺子升斋》 全文: 名句书法欣赏
参考注释礼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,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,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 封植见“ 封殖 ”。 忠和忠实谦和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,一曰六德:知、仁、圣、义、忠、和。” 贾公彦 疏:“‘中’下从‘心’,谓言出於心,皆有忠实也;云和不刚不柔者,谓宽猛相济者也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盖君人者,视民如父母,有憯怛之忧,有忠和之教,匍匐之救。” 薰蒸(1).烟熏气蒸。《参同契》卷上:“若能练己,则真气薰蒸遍于一身。”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二:“余偶见一医僧解犀……以极薄纸裹置於怀中,近肉,以人气蒸之,候气薰蒸浹洽,乘热投臼中急擣,应手如粉。因知人气之能粉犀也。” 明 何孟春 《馀冬序录摘钞》卷二:“铅气有毒……业久之家,长幼为毒薰蒸,多萎黄,旋致风挛瘫软之疾,不得其寿而毙。” (2).熏陶。 宋 司马光 《上谨习疏》:“上行下效谓之风,薰蒸渐渍谓之化。” 明 张居正 《与中丞孙淮海书》:“今惟积此真意,渐次薰蒸,假以一二年,庶可少变。” 清 戴名世 《<禹贡锥指>序》:“会今天子聪明神圣,四海之内薰蒸浸渍,莫不弹冠振衿辐輳而出。” (3).犹蒸腾。 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十九章:“啊!掌舵的人早已被私欲薰蒸在三十三天之上,同人们距离太远,早已不能理解人们的情绪了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