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俗人贵耳贱两眸,今人古意岂不侔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许景衡的《静堂为弼上人题》 全文: 参考注释俗人(1) 佛教指没有出家的世俗之人 僧人生活比起俗人来,还是属于苦行一类 (2) 平庸的人;庸俗的人 (衡)常从容淡静,不好交接俗人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 然此可为智者道,难为俗人言也。——汉· 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 贵耳(1).以耳食之言为贵。谓轻信传闻。 隋炀帝 《赐史祥》诗:“贵耳唯闻古,贱目詎知今。” 元 袁桷 《海盐州儒学教授袁府君墓表》:“考 闽 、 蜀 、 东浙 、 永嘉 、 湖南 、 江西 之儒,先合其异同,不在於贵耳,杂书袭讹辑言行者尊之,吾与子所当辨。” 清 檀萃 《楚庭稗珠录·黔囊·金星石》:“此石生蛮荒溪峒,名不甚著,贵耳者目而陋之;然幸如是,足以自全其天。” (2).贵者之耳。 明 李开先 《琴》诗:“ 秦 楚絃中变,风涛指下惊;不堪闻贵耳,只可悦閒情。” 今人现代人;当代人。与“古人”相对。 唐 韩愈 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“但不知直似古人,亦何得于今人也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端肃拜》: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。” 郭小川 《西出阳关》诗:“风砂呵风砂,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!” 古意(1) 古代的风格趣味;古人的思想、意趣或风范 “摘星山庄”每天摩托车来来去去,损及古意 (2) 追念古代的人、物、事迹的情意 长安古意 不侔不相等;不等同。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海内未喻其状,所受不侔其功。”《明史·谭纶传》:“敌聚攻,我分守,众寡强弱不侔,故言者亟请练兵。” 章炳麟 《代议然否论》:“故奉使能致其命,以是为类例,其与平时选举议员利害至不侔矣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