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 | 昨者稍炎蒸,沾洒薄已滋 |
释义 |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《夜雨》 全文: 参考注释昨者昔日。 唐 杜甫 《入衡州》诗:“昨者间琼树,高谈随羽觴。” 唐 韩愈 《归彭城》诗:“昨者到京城,屡陪高车驰。” 炎蒸亦作“ 炎烝 ”。1.暑热熏蒸。 北周 庾信 《奉和夏日应令》:“五月炎烝气,三时刻漏长。” 唐 杜甫 《热》诗之三:“歘翕炎蒸景,飘颻征戍人。” 宋 柳永 《玉山枕》词:“当是时, 河朔 飞觴,避炎蒸,想风流堪继。” 清 吴伟业 《雁门尚书行》:“六月炎蒸驱万马,二 崤 风雨断千山。” (2).指炎热地区。 明 吴承恩 《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》诗:“昨日尚书郎,今日投炎蒸。” 沾洒水珠洒落浸湿。多指流泪。 唐昭宗 《菩萨蛮》词:“飘飘且在三峯下,秋风往往堪沾洒。” 宋 柳永 《洞仙歌》词:“每祗向、洞房深处,痛怜极宠,似觉些子轻孤,早恁背人沾洒。” 明 陆采 《明珠记·送愁》:“空交人泪珠沾洒。伊知么,伊还知道泪还加。” 清 陈维崧 《贺新郎》词:“粉壁练裙沾洒徧,墨汁酒痕都有。” 霑灑:1.谓水珠或泪珠等洒落并使沾着物濡湿。《北齐书·窦泰传》:“电光夺目,驶雨霑洒。” 唐 杜甫 《伤春》诗之四:“岂无 嵇绍 血,霑洒属车尘。” 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传·李季兰》:“率以明白之操,徽美之诚,欲见於悠远,寓文以宣情,含毫而见志,岂泛滥之故,使人击节霑洒,弹指追念,良有谓焉。” 清 顾炎武 《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》诗:“年年霑洒频寒食,咫尺龙髯近帝旁。” (2).使人受惠。《敦煌曲子词·菩萨蛮》:“常慙血怨居臣下,明君巡幸恩霑洒。” |
随便看 |
|
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,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