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清远的《标指六偈(并叙)·语默》 全文: 至道非言,言亦可传。 可传何也,应物而宣。 言虽应物,物自无物。 无物之言,言音自没。 绝言之语,妙应还普。 道非晦明,语默同取。 举复谁唱,物物虚旷。 咸通大千,遍乎尘想。 品类非一,同言异出。 圆音落落,凡圣俱适。 千品万类,薰含种智。 故此一门,称无量义。 山河宣演,草木扬音。 长说无间,所谓甚深。 深兮甚浅,不动情见。 最省工夫,凡夫不荐。 不荐最亲,妙义敷陈。 欢言即笑,恚怒即嗔。 嗔为金刚,喜为迦叶。 华藏毗卢,心心相接。 接兮可见,莫看背面。 无字密言,从兹出现。 现复谁论,非用耳闻。 六根共户,妙偈星分。 森罗经文,不出一尘。 非舌非辩,雷转电奔。 展之在手,何法不有。 纵横三界,无一渗漏。 时人不信,执言说病。 依倚前尘,以为决定。 决定是心,决定是尘。 心尘所使,非自由人。 诸圣苦口,随愚过咎。 巧说多词,强为分剖。 法无言说,汝须善别。 舍离语言,生死自绝。 凡夫闻此,无说过咎。 取彼无言,冥然长久。 端坐暗狱,以心相续。 背却语言,犹如土木。 舍有之无,落在邪途。 有无俱病,二病俱祛。 祛复何去,不离当处。 当处不生,语默相取。 取兮不知,是东是西。 说即不说,不疑即疑。 故称佛子,了事凡夫。 是何凡夫,问取李胡。
参考注释苦口(1) 反复恳切地说 苦口相劝 (2) 引起苦的味觉 良药苦口利于病 过咎过失;错误。《后汉书·循吏传·秦彭》:“吏有过咎,罢遣而已。”《北史·韦世康传》:“闻人之善,若己有之,亦不显人过咎,以求名誉。” 宋 蔡襄 《去冗》:“ 仁宗 时但无过咎,无不转官。” 邹韬奋 《萍踪寄语》一一一:“有些智力差些,还是受旧环境遗下的结果,并非自身有何过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