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士禄的《簇水·听蝉》 全文: 夏木千草,草亭长昼请如水。 小窗高枕,回午梦、有声堪喜。 无限风思露想,缥缈青天里。 应识取、清音无滓。 作复止。 仿佛是、迎凉送暑。 问褦襶、谁知此。 蛙喧鹂巧,论鼓吹、难君似。 况是居高声远,不籍秋风起。 堪听也、须辨巢由耳。
参考注释亭长(1). 战国 时,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,在边境上设亭,置亭长。 秦 汉 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,置亭长,掌治安,捕盗贼,理民事,兼管停留旅客。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。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“都亭”,设于城门的称“门亭”,亦设亭长,职责同上。 东汉 后渐废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﹝ 高祖 ﹞为 泗水 亭长。” 张守节 正义:“ 秦 法,十里一亭,十亭一乡。亭长,主亭之吏。” (2). 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、主事之下设亭长,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。 宋 马永卿 《嬾真子》卷一:“ 唐 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,典书四人,楷书十人,令史四人,书令史九人,亭长六人……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,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。尚书省,《志》云:以亭长启闭传禁约。则知三省亦有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