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陈宜甫的《次程雪楼御史见寄韵》 全文:昨拟赋归去,那知又再来。
 黄云驰驿道,落日唤鹰台。
 得句怀三影,通灵慕万回。
 知君重思远,难寄陇人梅。
 
 参考注释赋归去晋  陶潜 为 彭泽 令,不愿“为五斗米折腰”,辞官归隐,并赋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,胡不归?”后因以“赋归去”为辞官归隐之典。 唐  王维 《奉送六舅归陆浑》诗:“酌醴赋归去,共知 陶令 贤。”亦作“ 赋归田 ”、“ 赋归来 ”。 宋  邵雍 《诲答尧夫见寄》诗:“应笑无成三黜后,病衰方始赋归田。” 宋  晁补之 《八声甘州·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》词:“谓 东坡 、未老赋归来,天未遣公归。” 宋  叶梦得 《满江红·重阳赏菊》词:“问何须、特地赋归来,抛 彭泽 。” 再来(1).再一次来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时者难得而易失也。时乎时,不再来。” 明  无名氏 《鸣凤记·灯前修本》:“此去好凭三寸舌,再来不值半文钱。” 郭沫若 《喀尔美萝姑娘》:“一切都是一年前见她时的光景,而她的窗下不放着糖匣,我是成了再来的 丁令威 了。” (2).谓连续的动作或事。如:再来一盘棋。再来一碗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