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哄而散的解释
哄:吵闹。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。
成语出处:
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壬戌科罢选吉士》第十卷:“御笔硃书四大字,曰:‘今年且罢。’于是一哄而散。”
成语例句:
白凤、阿男早收拾好钱文,向众人道谢,看的就一哄而散了。
注音:
ㄧˊ ㄏㄨㄥˋ ㄦˊ ㄙㄢˋ
一哄而散的近义词:
- 作鸟兽散
一哄而散的反义词:
- 一哄而起 发一声喊一起行动。喻没有准备就开始行动起来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,…——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
- 源源而来 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。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。
- 接踵而至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,接连不断地来。形容来者很多,络绎不绝。
成语语法: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*色彩:
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
偏正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英语翻译:
break up a hubbub
俄语翻译:
срáзу расходиться <броситься врассыпную>
日语翻译:
わっと声(こえ)をあげて散(ち)り散(ぢ)りになる
其他翻译:
<法>disperser en effervescence
成语谜语:
放鞭炮;火点爆竹
读音注意:
哄,不能读作“hōnɡ”;散,不能读作“sǎn”。
写法注意:
哄,不能写作“轰”。
歇后语:
一窝没王的蜂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