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终味的解释
形容心里有事,吃东西也不香。同“食不甘味”。
成语出处:
三国·魏·曹植《释愁文》:“坐不安席,食不终味,遑遑汲汲,或惟或悴。”
繁体写法:
食不終味
注音:
ㄕㄧˊ ㄅㄨˋ ㄓㄨㄙ ㄨㄟˋ
食不终味的近义词:
- 食不知味 同“ 食不甘味 ”。 唐 白居易 《初授拾遗献书》:“臣所以授官已来,仅将十日:食不知味,寝不遑安
- 食不遑味 同“ 食不甘味 ”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求自试表》:“今臣居外,非不厚也,而寝不安席,食不遑味者
- 食不甘味 吃东西不知滋味,形容有心事烦忧不安或指身体不适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《战国策·楚策
成语语法:
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常用程度:
一般成语
感情*色彩:
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
紧缩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英语翻译:
eat but have not any taste for 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