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义形于色 拼音:yì xíng yú sè,简 拼:yxys 义形于色的解释形:表现;色:面容。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。
成语出处: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
成语例句:吴荪甫“义形于色”地举起左手的食指在桌子边上猛击一下。 繁体写法:義形于色 注音:ㄧˋ ㄒㄧㄥˊ ㄧㄩˊ ㄙㄜˋ 义形于色的近义词:- 义无反顾 ∶高度的正义感或责任心不容许回溯到以前的时间或地点 ∶从道义上讲只能勇往直前,不能回顾、退缩
- 义正词严 持论合理,言词严正;道理正当,措词严肃
- 义愤填膺 由正义而激发的愤怒充满心胸。也作“义愤填胸”
义形于色的反义词:- 理屈词穷 因理亏而无言以对 感觉自己理屈词穷,他悄悄地离开了会场
- 无理取闹 毫无道理地吵闹、找麻烦 走在前头的那个瘦子,就是刚才无理取闹的流氓
- 心怀叵测 心里藏着难以猜测的阴谋诡计 曹操心怀叵测,叔父若往,恐遭其害。《三国演义》
成语语法:作定语、状语;指沉不住气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情*色彩: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:with indignation written on one's face <one's face shows no compromise with evil> 俄语翻译:изображáть гнев на лице 读音注意:色,不能读作“shè”。 写法注意:义,不能写作“意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