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文《爱国将领邓世昌》出自三年级上册语文书,其原文如下: 【原文】 邓世昌是清末的一位爱国将领,为了保卫祖国的海防,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 1894年7月25日,日本海军在牙山口外海面,向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(jī)。8月1日,中日双方同时宣战,甲午海战爆发了。 9月17日中午,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本舰队遭遇,展开了一场激战。战斗打响后,邓世昌指挥(huī)的“致远”号战舰冒着密集的炮火,劈(pī)波斩浪,奋勇向前,猛烈开炮,屡中敌舰。以先锋舰“吉(jí)野”号为首的4艘日本军舰,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———“定远”号。为了保护旗舰,邓世昌指挥“致远”开足马力,抢到“定远”前面,迎战来敌。 “致远”在4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。不久,舰上的炮弹打光了,邓世昌就命令官兵用步枪(qiāng)射击。 下午3时左右,战斗更加激烈。“致远”遭到日军重炮轰(hōng)击,弹孔累〔lěi〕累,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,船身倾斜。邓世昌怒(nù)视着在海面横〔héng〕冲直撞的“吉野”号,对大副说:“日本舰队全仗(zhàng)‘吉野’横行,如果撞沉它,我军一定会取得胜利!”他登上舰桥,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:“我们为国作战,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。现在舰伤弹尽,无力再战,我决定撞沉‘吉野’,与它同归于尽!”全舰官兵齐声高呼,表示拥护。 邓世昌登上驾(jià)驶台,两手紧握舵轮,开足马力,向“吉野”猛冲过去。敌人发现“致远”向“吉野”冲来,立刻集中火力,轰击“致远”。“致远”的甲板起火了,但仍继续前进,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,冲向“吉野”。敌舰上的士兵见了,惊恐万状,纷纷跳水逃命,“吉野”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。就在“致远”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,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,顿时全舰bao6*炸起火,不久就沉没了。 落水以后的邓世昌,仍然高呼杀敌不止。随从把救生圈抛给他,他拒绝了。他饲养的军犬游到他身边,咬住他的衣袖,想救起自己的主人,却被他用力挣脱了,然后他自己沉没在汹涌的浪涛之中。全舰二百多名将士,除27人遇救外,其余(yú)全部壮烈牺牲。 邓世昌的英雄行为,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忱,他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,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。 【学习目标】 1.学会14个生字,联系上下文理解“横冲直撞”“慷慨激昂”“置之度外”“乘风破浪”“手足无措”“同归于尽”等词语的意思。 2.通过品读重点词句及朗读训练,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,了解邓世昌的英雄行为,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。 3.能概括并复述这个故事,对邓世昌视死如归、精忠报国的高尚品质产生敬佩之情。 【教学建议】 (一)引入新课: 1.学生充满感情地吟诵岳飞的《满江红》,文天祥的《过零丁洋》。 2.诵完后师述:刚才同学们吟诵的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和文天祥的诗词《满江红》和《过零丁洋》。今天这节课,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,认识另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邓世昌。(板书课题:爱国将领邓世昌) 3.师述: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。 学生齐读课题后,师述:邓世昌是什么时代的人?他有哪些功绩?请大家把书打开轻读课文后说说。 读后学生谈谈对邓世昌的了解。 (二)学习新课 1.指名分别朗读第一节和第八节后,(板书词语:为国捐躯) 从第一节中找出意思相呼应的句子进行理解。 2.课文2—7小节具体叙述了邓世昌为了保卫祖国海防献出生命的那场海战。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,老师请大家观看一段那场海战的场面。 (播放电影《甲午海战》剪辑片断) 3.请同学们各自学习课文2—7节,读一读,划一划邓世昌在战斗中指挥定远,表现得非常勇猛的语句。 4.学生读、找、划出有关语句。 (1)学生将有关划出的语句进行交流,师指导朗读,齐读划出的语句。 (2)师出示邓世昌慷慨激昂的一段话: 他登上舰桥,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:“我们为国作战,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。现在我舰船伤弹尽,无力再战,我决定撞沉‘吉野’,与他同归于尽。” 指名学生朗读,要求读出慷慨激昂的语气。 播放与此内容相关的影片片段,进一步感受后再次朗读。 (3)师说:邓世昌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?边说边板书: (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做的)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中通过讨论进行归纳概括,并在提纲中列出。 (4)教师指导学生将事件中主要人物的表现进行归纳概括的小标题,加上开头和连接词,组织成主要内容。 (5)学生按要求进行组织整理,在小组中说一说,再集体交流。 教师根据学生所述主要内容,进行点评。 (6)出示归纳后的主要内容。(多媒体演示)学生有感情地朗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