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文《有趣的发现》出自二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,其原文如下: 【原文】 一百多年前,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。 有一次,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。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,要么就没有翅膀,感到很奇怪。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,反复观察比较,终于找到了答案。原来,岛上经常刮大风,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,因为不会飞,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。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,因为能顶住大风,也生存了下来。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,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,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,便逐渐消失了。 这个有趣的发现,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 【前言】 《有趣的发现》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,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,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。在教学这篇课文时,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,取得了一定果。 【学习目标】 1、能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,能复述课文。 2、学习本课生字,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 3、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。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、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。 【教学建议】 一、课前谈话,知识铺垫。 1、小朋友,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,它们世世代代,繁衍生息。瞧(出示昆虫图),老师这儿就有许多,认识他们吗? 2、指名学生说。 3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。 4、是啊,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,有的翅膀特别小,还有的没有翅膀。(教师用笔圈出同类,并分别标上“翅膀大”“翅膀小”“没翅膀”) 5、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? 二、揭示课题,引发疑问。 1、今天,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,名字就叫—— (出示课题:有趣的发现) 2、指名读题,注意轻声“的”。 3、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? 4、学生质疑:(谁发现?在哪发现?发现什么?怎样发现?……)教师相机板书。 三、逐段讲读,解答疑问。 (一)、第一自然段 1、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,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。自由朗读,注意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 2、指名学生读,正音:“一”的变调,“英”“名”后鼻音,“达尔文”英文名字多读熟练。 3、从短短的这句话中,你获得了哪些信息? (1)、这个有趣的发现与“达尔文”有关,是达尔文发现的。 (2)、“一百多年前”。 师加述: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,去世时73岁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。 (3)、“英国著名科学家”。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,师加述:瞧,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,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,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。 4、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,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。指名感情朗读。 5、小朋友,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? 句式训练: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 (二)、第二自然段。 1、过渡:达尔文是在哪儿,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?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,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。 2、学生自由朗读。 3、指名学生分句读:可以喊上你的同桌,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。 4、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? (1)、(在哪发现。)——学习第一句。 学生: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。 教师加述: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,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。 (2)、(发现什么。)——学习第二句。 学生: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,要么就没有翅膀。 教师出示插图:瞧,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,要么就没有翅膀。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,达尔文感到——(很奇怪)。他奇怪些什么呢?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? 句式训练: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,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,感到很奇怪。 5、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,再读读这个自然段,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? 6、学生:(1)、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,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? (2)、什么是“考察”,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? (三)、第三自然段第一句。 1、过渡: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!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! 2、出示:第三自然段第一句。 3、指名读,正音。 4、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:小朋友,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? 5、学生:很认真,很细心。 6、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? (1)“许多” 教师:你猜想一下,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? 学生:(蜻蜓、蝴蝶、蚂蚁、蜘蛛……) 教师:为了方便研究,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,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。 指名读好词语。 (2)“反复” 学生: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。 教师:是啊,科学家的许多发现,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,达尔文也不例外。 指名读好词语。 (3)“终于” 学生: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。 教师: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! 指名读好词语。 7、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