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言文:

 

文言文 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:文言文
释义

七年级语文专项复习:文言文

内容预览:


文言文

一、按照原文填空。(每空一分,共四十七分)

.山不在高,( )。水不在深,( )。斯是( ),( )。苔痕( ),草色( )。谈笑有( ),往来无( )。可以调( ),阅( )。无( )之乱耳,无( )之劳形。南阳( ),西蜀( )。孔子云:( )?

.《陋室铭》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这句诗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, 。

.《论语》六则中写学习和思考的辨证关系的语句是 , 。

.《论语》六则中有一句话是倒装句,翻译过来是于我有何哉!这句话是 !

.子曰:学而时习之,( )?有朋自远方来,( )?人不知而不( ),不亦君子乎?

子曰:( )而( ),可以为师矣。

子曰:学而不思则( ),思而不学则( )。

子贡问曰: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?子曰:( ),( ),是以谓之文也。

子曰:( ),( ),( ),何有于我哉!

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( )而从之,( )而改之。

.天下事有( )乎?为之,则( )亦易矣;不为,则( )亦难矣。人之为学有难易乎?学之,则难者亦易矣;不学,则易者亦难矣。

( )有二僧,其一贫,其一富。贫者( )富者曰:吾欲之( ),何如?

富者曰:( )?

曰:吾一瓶一钵( )。

富者曰:吾数年来欲( )而下,( )。子何恃而往!

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,( )。富者有( )。

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,( )不能至而贫者至焉。( ),顾不如( )哉?

二、翻译下列句子。(每个二分,共四十分)

.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

.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

.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

.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
.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
.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
.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
.吾欲之南海,何如?

.子何恃而往?

.吾一瓶一钵足矣。

.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,犹未能也。

.富者有惭色。

.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?

.先生不知何许人也

.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

.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。

.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。

.衔觞赋诗,以乐其志。

.其言兹若人之俦乎

.无怀氏之民欤?葛天氏之民欤?

三、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。(每个一分,共十三分)

德馨 2.陋室 3.鸿儒 4.调素琴

案牍 6.不亦说乎 7.为之 8.犹未能也

蜀之鄙 10.越明年 11.不慕荣利

性嗜酒 13.晏如也

文言文部分

一、《伤仲永》

出处:选自《临川先生文集》

作者:王安石,字介甫,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;是北宋政治家、思想家和文学家。他的散文雄健峭拔,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
内容理解: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。

字词句

字音:环谒[ye] 泯[min]然 称[chen] 夫[fu]

词义:

⑴.通假字

①.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: 扳通攀,牵、引。 ②.贤于材人远矣: 材通才,才能。

③.未尝识书具: 尝同曾,曾经。

⑵.古今异义:

①.是:古义此,与自组合意为自从,eg:自是指物作诗立就;今为判断词。

②.或:古义不定代词,有的,eg:或以钱币乞之;今义为或许。

③.文理:古义是文采和道理,eg:其文理皆有可观者;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。

⑶.一词多义:

①.自:a.自己,eg:并自为其名;b.从,eg:自是指物作诗立就。

②.闻:a.听说,eg:余闻之也久;b.名声,eg:不能称前时之闻。

③.其:a.这,eg:其诗以养父母;b.他的,eg:稍稍宾客其父。

④.并:a.连词,并且,eg:并自为其名;b.副词,全,都,eg: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。

⑤.名:a.名词,名字,eg:并自为其名;b.动词,说出,eg:不能名其一处也。

⑥.宾客:a.动词,以宾客之礼相待,eg:稍稍宾客其父;b.名词,客人,eg: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。

⑦.就:a.动词,完成,eg:自是指物作诗立就;b.动词,从事,做,eg:蒙乃始就学。

⑧.然:a.代词,这样,eg:父利其然也;b.形容词词尾,的样子,eg:泯然众人矣。

⑨.于:a.介词,此,eg:贤于材人远也;b.介词,在,eg:与厅事之东北角。

⑩.为:a.动词,作为,eg:其读以养父母,收族为意;b.动词,成为,eg:卒之为众人。

⑩.夫:a.指示代词,那些,eg:今夫不受之天;b.名词,丈夫,eg:夫起大呼。

⑷.词语活用:

①.忽啼求之(啼,哭着,动词作状语。) ②.父异焉(异,奇怪,形容词作动词。)

③.宾客其父(宾客,名词作动词。以宾客之礼相待。) ④.父利其然(利,作动词。)

⑤.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(日,每天,作状语;环谒,四处拜访。)

⑸.重点词语翻译

①.世隶耕(隶,属于。) ②. 不至:没有达到(要求)。 ③.称前时之闻(称,相当。) ④.通悟:通达聪慧。 ⑤.收族: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,;收,聚、团结。 ⑥.彼其:他。 ⑦.泯然:完全。

⑧.贤于材人:胜过有才能的人;贤,超过;材人,有才能的人。

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:

①.判断句:金溪民方仲永,世隶耕。 金溪百姓方仲永,世代务农。

②.省略句:a.不使学。(即不使之学,省略宾语) 不让方仲永学习。

令作诗。(即令其做诗,省略宾语) 我叫方仲永作诗。

还自扬州。(省略主语我) (我)从扬州回乡。

受之天。(之后省略于) 先天得到的。

③.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,或以钱币乞之: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,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,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。

④.父利其然也,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,不使学:(他的)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,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,不让他学习。

⑤.其受之天也,贤于材人远矣。卒之为众人,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:他的天资,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。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,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。

⑥.其诗以养其父母,收族为意:这首诗以赡养父母、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。

⑦.自是指物作诗立就:从此,指定事物叫他作诗,他立即写成。

⑧.令作诗,不能称前时之闻:叫他做诗,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。

⑨.今夫不受之天,故众人,又不受之人,得为众人而已耶。

那么,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、本来就平凡的人,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,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?

二、《木兰诗》

出处:又叫《木兰辞》,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,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《乐府诗集》;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,被历代传诵,与《孔雀东南飞》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,二者异曲同工,互相辉映,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。

字词句

字音:机杼[zhu] 鞍鞯[an jiang] 辔[pei]头 鸣溅溅[jian] 金柝[tuo] 阿姊[zi] 霍霍[huo] 可汗[ke han] 贴:军帖[tie];贴[tie]黄花;字帖[tie]

词义:

⑴.通假字

①.对镜帖花黄:帖通贴,粘,粘贴。 ②.出门看火伴:火通伙。

⑵.古今异义:

①.爷:古义指父亲,eg:卷卷有爷名;今指爷爷,即父亲的父亲。

②.走:古义为跑,双兔傍地走;今义行走。

③.但:古义为只,副词,eg: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;今常用作转折连词。

④.郭:古义为外城,eg:出郭相扶将;今仅用作姓氏。

⑶.一词多义:

市:a.集市,eg:东市买鞍马;b.买,eg:愿为市鞍马。(名词作动词。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。)

买:a.买(东西), eg:东市买骏马;b.雇,租,eg:欲买舟而下。

⑷.词语活用:

①.何疑问代词作动词,是什么。问女何所思。

②.策名词作动词,登记。策勋十二转

③.骑动词作名词,战马。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。

⑷.重点词语翻译

①.旦:早晨。 ②.溅溅:流水声。 ③. 胡骑:胡人的战马。

④.强,有余。 ⑤.不用:不愿做。 ⑥. 扶将:扶持。

⑦.赏赐百千强:赏赐很多财物。

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:

①.省略句:愿为市鞍马。(愿为此市鞍马,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。)

愿意为此去买鞍马。

②. 倒装句:问女何所思(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。宾语前置。)

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?

③.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朔气传金柝,寒光照铁衣。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: (木兰)不远万里奔赴战场,跨越关山岭(疾行)如飞。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,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。将军(身经)百战出生入死,壮士(转战)多年(凯旋而)归来。

④.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:对着窗户,梳理着乌云般(美丽)的头发,对着镜子(在前额)贴上花黄。

三、《孙权劝学》

出处:选自《资治通鉴》

作者: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司马迁,字君实,世称涑水先生。

字词句

词义:

⑴.古今异义:

①.但,古义为只,eg:但当涉猎;今为转折连词。 ②.治,古义为研究,eg: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今为治理。 ③.博士,古义为官职,eg: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!今为学位。

⑵.一词多义:

①.以:a.用,eg:以军中多务;b.与为译为认为,eg:自以为大有所益。

②.当:a.掌管,eg:当除掌事;b.应当,eg:但当涉猎。

③.见:a.知道,eg:见往事耳(了解历史罢了。);b.认清,识别,eg: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;动词,看见,见渔人,乃大惊。

④.若:a.动词,比得上,eg:孰若孤;b.介词,好象,eg:仿佛若有光。

⑤.之:a.助词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,不译,eg:大兄何见事之晚乎?b.助词,的,eg:于厅事之东北角。

⑶.重点词语翻译

①.当涂:当道,当权。 ②.辞:推托。 ③.及鲁肃过寻阳:及,到了的时候。

④.才略: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。 ⑤.涉猎:粗略地阅读。

⑥.刮目相看:另眼相看,用新的眼光看待。刮目,擦擦眼。 ⑥.更:更新。

⑶.成语

①.吴下阿蒙:比喻学识尚浅。 ②.刮目相看:用新的眼光看待。

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:

①.倒装句:大兄何见事之晚乎!(何见事应见事何,疑问句宾语前置。)

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?

②.省略句:肃遂拜蒙母。(拜后省略介词于。)

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。

③.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: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?

④.但当涉猎,见往事耳: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,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。

备注:本文以对话为主,语言形象,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、神态和心理。详略得当。

四、《口技》

出处:节选自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作者:林嗣环,字铁崖,明末清初人。

字词句

字音:少顷[qing] 呓[yi]语 齁[hou] 曳[ye]屋 许许[hu]声

词义:

⑴.通假字:满坐寂然:坐通座,座位,这里指座位上的人,即宾客;全场静悄悄的。

⑵.古今异义:

①.但:古义为只,eg: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;今表转折连词。

②.闻:古义为听,eg:微闻有鼠作作索索;今义用鼻子嗅。

③.股:古义为大腿,eg:两股战战;今为屁股。

④.走: 古义为跑, eg:两股战战, 几欲先走;今为步行。

⑤.虽:古义为即使,表假设连词。eg:虽人有百手;今义虽然,标转折连词。

⑶.一词多义:

①.乳:a.动词,喂奶,eg:妇抚儿乳;b.名词,ru6*头,eg:儿含乳啼。

②.绝:a.副词,极,eg:以为妙绝;b.动词,尽、消失,eg:群响毕(全,都)绝。

③.妙:a.名词,妙处,eg:众妙毕备;b.形容词,美妙,奇妙,eg:以为妙绝。

④.指:a.名词,指头,eg:手有百指;b.动词,指出,指明,eg:不能指其一端。

⑤.作:a.拟声词,eg:有鼠作作索索;b.开始,文中是发出声音,eg:百千其作。

⑥.间: a.动词,夹杂,中eg:间有里拉崩倒之声;b.动词,间断,eg:遂与外人见隔。

⑦.是:介a.词,这,eg:当是时;b.判断动词,eg:问今是何世。

⑷.词语活用:

①.京中有善口技者(善,形容词作动词,擅长;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。)

②.不能名其一处(名,名词作动词,说出;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。)

③.会宾客大宴(宴,名词作动词,举行宴会;会,适逢;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。)

⑸.重点词语翻译

①.少顷:一会儿。 ②.既而:不久,紧接着。 ③.是时:的时候。

④.未几:不久。 ⑤.一时:同时。 ⑥.呓语:说梦话。

⑦.絮絮:连续不断地说话。 ⑧.中间[jian]:其中夹杂着。

⑨.意少舒:心情稍微放松了些;少,稍微;舒,伸展、松弛。

⑩.稍稍:渐渐。 ⑩.倾侧:翻倒倾斜。 ⑩.齁:打鼾。

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:

①.倒装句:会宾客大宴。(应为会大宴宾客,宾语前置。)

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。

②.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:应有尽有。文中形容声音之杂。

③.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,奋袖出臂,两股战战,几欲先走:在这时候,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,个个捋起袖子,露出胳膊,两条腿直发抖,几乎都想抢先逃走。

五、《短文两篇》--《夸父逐日》、《两小儿辩日》

出处:《山海经》;《列子》

作者: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。

文学影响:《山海经》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,共18篇,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、道里、民族、物产、药物、祭祀等,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。《夸父逐日》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。

字词句

词义:

⑴.通假字:知通智,eg:孰为汝多知乎?

⑵.古今异义:

①.汤:古义热水,eg:日中如探汤;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。

②.汝: 古义为代词你,eg:孰为汝多知乎?今为姓氏。

③.去:古义为离,eg: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。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。

⑶.一词多义:

①.为:a.动词,是,eg:此不为远者;b.动词,说,eg:孰为汝多知乎?c.作,eg:化为邓林;d.认为,eg:孰为汝多知乎?

②.其:a.介词,那,eg:问其故;b.介词,它,eg:及其日中;c.介词,他的或他们的,eg:弃其杖。

⑷.词语活用:

①.孔子东游(东,名词作状语,到东方。)

孔子到东方游历。

②.而日中时远也(远,形容词作动词,离人远的。)

正午时离人远。

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:

①.倒装句:孰为汝多知乎?(应孰为汝知多乎,谓语前置,起强调作用。)

谁说你知识渊博呢?

②.省略句:未至,道渴而死。(未至前省略了夸父)

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,就在半路渴死了。

日中如探汤。(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;省略介词和宾语;)

正午时像(把手)伸(向 )热水。

③.夸父与日逐走,入日;渴,欲得饮,饮于河、渭;河、渭不足,北饮大泽。

译:夸父和太阳赛跑,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;这时,他口渴想要喝水;他就到黄河、渭水去喝;

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,于是,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。 (逐走:竞跑,赛跑)

④.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(去人)远也。 (以:认为。 去:距离。)

译: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,而到了中午的时候,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。

⑤.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

译:太阳刚出来的时候,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;到了中午,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;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?

六、《狼》

出处:选自《聊斋志异》

作者: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。详情见7年级上册《山市》。

字词句

字音:缀[li]行 苫蔽[shan bi] *[kao]尾

词义:

⑴.通假字:止通只,只有,eg:止有剩骨。

⑵.古今异义:

①.耳: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,通常解释为罢了,eg:只增笑耳。今为耳朵。

②.股:古义为大腿,eg:身已半入,只露*尾;今为屁股。

⑶.一词多义:

①.止:a.只有,eg:止有剩骨;b.停止,eg:一狼得骨止。

②.敌:a.动词,敌对,文中是胁迫、攻击,eg:恐前后受其敌;b.名词,敌人,eg:盖以诱敌。

③.之:a.补充音节,无义,eg:久之,目似瞑,意暇甚;b.代词,指狼,eg:又数刀弊之。

④.意:a.神情、态度,eg:意暇甚;b.动词,企图,打算,eg: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。

⑤.前:a.前面,eg:其一犬坐于前;b.动词,上前,eg:狼不敢前。

⑥.恐:a.担心,eg:恐前后受敌;b.恐怕,eg:不治将恐深。

⑷.词语活用:

①.其一犬坐于前(犬,名词作状语,像狗一样);

②.一屠晚归(屠,动词作名词,指屠户,一个屠户傍晚回家。)

③.一狼洞其中(洞,名词作动词,打洞的意思。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。)

④.恐前后受其敌(敌,名词做动词,攻击,胁迫的意思)

⑤.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(隧,名词作动词状语,钻洞的意思,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)

⑸.重点词语翻译

①.顾:回头看,文中指往旁边看;eg:顾野有麦场。 ②.苫蔽:覆盖、遮蔽。

③.少[shao]时:一会儿。 ④.弛:放松,文中指卸下;eg:弛担持刀。

⑤.久之:过了一会儿。 ⑥.暴:突然;屠暴起。

⑦.意暇甚:神情很悠闲。意,神情、态度;暇,空闲。

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:

①.倒装句:投以骨(是以骨投的倒装;以介词,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。)

②.省略句:a.投以骨(应投以骨,之,代狼。)

把骨头投向(狼)。

场主积薪其中(应积薪其中,省略介词于。)

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。

一狼洞其中(一狼洞其中 ,省略介词于。)

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。

屠户乃奔倚其下(屠户乃奔倚其下,省略介词于。)

屠户就跑过去背*在柴草堆下面。

③.骨已尽矣,而两狼之并驱如故:骨头已经(扔)光了,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。

④.一狼径去,其一犬坐于前:一只狼径直走开了,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(屠户的)前面。

⑤.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:(屠户)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,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。

七、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

表示突然发生:忽 忽然

表示同时发生:一时

表示相继发生:既而

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:是时

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: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

七年级语文文言文

(三)《世说新语》两则

《咏雪》

一、词语积累

内集]家庭聚会。内,指家人。集,聚集。 [儿女]指子侄辈,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。 [讲论文义]讲解诗文。义,道理,意义,文章表达的意思。 [俄而]不久,一会儿。 [欣然]高兴的样子。 [似]相似,像。 [差(chà)]大致、差不多。 [拟]相比。 [未若]不如,比不上。 [因]由于。

二、文学常识

《世说新语》:六朝志(记)人小说代表作。全书8卷,分德行、言语、方正、政事、文学、雅量等36门。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。

本文选自《世说新语笺(jiān)疏》中的言语一门。

三、内容点击

《咏雪》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。在一次家庭聚会中,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。

四、阅读探究

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?

轻松、温馨的家庭气氛。

从上下文看,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?

文中儿女即子侄辈,指家中年轻一代人。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。

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?

暗示作者赞赏她的`才气。

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,你认为哪个更好?为什么?

第一种意见:撒盐空中好。它注重了形似,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;而柳絮是灰白色,风中往往上扬,甚至飞得很高很远,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。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,而后达于神似。

第二种意见:柳絮因风起一句好。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,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,形成了诗句的意象,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;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。

五、迁移拓展

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?
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--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
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--韩愈《春雪》

《陈太丘与友期》

一、词语积累

(一)常规词语

期行]约定同行。期,约定。 [期日中]约定的时间是中午。期,约定的时间。日中,正午时分。 [舍(shě)去]不再等候就走了。舍,放弃。去,离开。 [乃]才。 [时年]当时的年龄。 [戏]嬉戏,玩耍。 [客]客人,指朋友。 [尊君]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。 [委]丢下、舍弃。 [君]有礼貌地称呼对方。 [家君]谦词,对人称自己的父亲。 [无信]不讲信用。 [引]拉。 [顾]回头看。

(二)通假字

不]同否。

二、文学常识

出自《世说新语笺疏》中方正一门。

三、内容点击

《陈太丘与友期》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,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、无礼,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。既表现了他的聪敏,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。

四、阅读探究

陈太丘期日中,过中不至,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,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?

不讲信用,粗野无礼。

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,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,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?

聪敏,机智,善辩,懂得维护家人尊严,懂得为人之道。

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,元方就应该原谅他,而他居然入门不顾,弄得客人尴尬之极,无地自容,这的确有些失礼。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?

第一种意见]不同意。元方当时才七岁,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,使对方明理,并赢得对方的叹服,维护了父亲的名誉,这已属不易。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。

第二种意见]同意。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,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。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,只要改正,就是好的,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。

有人认为,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,你同意这个看法吗?

同意。面对元方的反驳,有人很惭愧,想与元方握手道歉,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。

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、赔礼道歉?

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。第一,从信用方面看,父亲朋友失约在先,无信;从礼貌方面,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,无礼。因此,友人最后哑口无言,只得赔礼道歉。

五、迁移拓展

面对他人的无礼,你该如何处理?

意见一]抓住对方失礼之处,针锋相对,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。

意见二]针对对方失礼之处,摆事实,讲道理,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,既维护个人名誉,又不伤害对方。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。

如果父母不在家,家中来了客人,你该如何接待?

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,以礼相待;如果不明对方身份,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,提高安全意识。

你还知道哪些《世说新语》中的故事?

如王戎识李。

.有不少成语出自《世说新语》,请写出几个。

望梅止渴、难兄难弟、鹤立鸡群、标新立异、一往情深

古代像谢道韫、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,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?

㈠ 王冕四岁作画;

㈡ 曹植七岁作诗;

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;

㈣ 司马光砸缸。

【附】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
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汉灿烂,若出其里。--汉·曹操《观沧海》

【简析】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,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。

海日生残夜,江春如旧年。--唐·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

【简析】新旧事物交替,表明时间匆匆过,抒写出淡淡的乡愁,同时也给人以希望。蕴含的哲理: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,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,发展壮大起来。
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--唐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

【简析】选取具有初春特征的典型事物,在动态中将春的活力,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描绘出来。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、想像。

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--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》

【简析】调动嗅觉、听觉,抒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,并将客观事物与人的活动统一起来,表达了闲适的心情,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。

古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。--元·马致远《天净沙 秋思》

【简析】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,自然组合,天衣无缝。前句景物色彩暗淡,毫无生气;后句景色明丽,清闲、恬淡。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。

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--元·马致远《天净沙 秋思》

【简析】旅途未尽,夕阳在山,更勾起旅人的绵绵愁情,不禁使人断肠。

七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

(二)《〈论语〉十则》

一、词语积累

(一)常规词语

子]先生,指孔子。 [时习]时常地复习。时,时常(又:按一定时间)。习,温习、复习、实习。 [朋]同门,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。 [亦]也。 [自]从。 [(不)知](不)了解。[愠(yùn)]生气,发怒。 [君子]指高尚的人。 [吾]我。 [日]每天。 [三省(xǐng)]多次进行自我检查、反省。三,泛指多次。省,反省。 [为(wèi)]替,给。 [谋]谋划,指办事。 [忠]尽心竭力。 [交]结交,交往。 [信]真诚,诚实。 [传]老师传授的知识。 [故]指学过的知识。 [罔(wǎng)]迷惑。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。 [殆(dài)]有害。 [诲(huì)]教,教导。 [知(之)]知道(它)。 [是]此,这。 [贤]贤人,有才德的人。 [齐]看齐,一齐。 [内]指内心。 [善者]指长处。善,好。 [从]跟从,这里指学习。 [士]士人,封建时代称读书人。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。 [弘(hóng)毅]刚强,勇毅。 [任]负担,担子。引申为责任、职责。 [重]重大。 [已]停止。 [岁寒]寒冷的冬天。岁,指时间。 [凋(diāo)]凋谢。 [行]奉行。 [其]大概。 [恕(shù)]指儒家的推己及人,仁爱待人。 [欲] 想,希望。 [勿(wù)]不要。[施]加。

(二)通假字、古今字

通假字:[女]同汝,你。 [(是)知(也)]通智,聪明、智慧。

古今字:[说]悦的古字,愉快。

(三)成语

不亦乐乎] 愿意是不也很快乐吗?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。

温故知新] 温习旧的知识,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。也指回忆过去,认识现在。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]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加给别人。

任重道远]担子很重,路程遥远。比喻责任重大,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
见贤思齐]看到德才兼备的人,就想向他学习,和他一样。

择善而从]选择好的学,按照好的做。

三人行,必有我师]几个人在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。形容谦虚好学。

二、文学常识

《论语》: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,共20篇,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。

孔子: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鲁国人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

三、阅读探究

第一则:

(1)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、学习乐趣(态度)和为人态度(个人修养)?

①学习方法:学后要时常复习。②学习乐趣: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。③为人态度:对不了解自己的人,毫不怨恨。

(2)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,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?

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,加深了理解,收获增多,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。

(3)有朋自远方来,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?

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,向自己学习,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,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。

(4)从第三句来看,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?

胸怀宽广,为人大度。

第二则:

从曾子三省来看,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?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?

重视品德修养。德乃为人之本,治学之基。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,有才无德,其人会遭人鄙视,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,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。

第三则:

(1)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?作者强调了什么?为什么?

不是。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。孔子说: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;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,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,才 可以为师。所以,关键是要知新,这就要独立思考。

(2)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?

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,通过独立思考,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,有新发现,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,增长自己的能力。

第四则:

(1)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?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?

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。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,二者不可偏废。

(2)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?

学是基础,只学不思,是死学;只思不学,是空想。只有将二者结合,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。

.第六则:

(!)孔子教育仲由(子路)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用现代汉语概括孔子的观点。

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。

(2)为什么说谦虚是一种智慧?

首先,谦虚是一种美德。其次,只有谦虚,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,为求知和交往等创造良好的条件。

第六则、第七则:

(1)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?

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。既要学习长处,又要借鉴短处,从而反省自己。

(2)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要意思。

取长补短。

(3)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:以人为鉴,可以明得失。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?

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
第八则:

(1)孔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?

鼓励门人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。(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。)

(2)曾子为什么要强调弘毅?

弘毅是刚强、勇毅的意思,只有刚强、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为之奋斗。

第九则:

怎样理解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?

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,以松柏比喻君子。只有在险恶环境下,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。

第十则:

(1)恕与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?
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。

(2)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这一观点?

这句话现在看来,有其现实意义。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。遇事如果换位思考,推己及人,仁爱待人,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,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,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,少一分对立,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。

(也可谈其消极成分,略。)

四、总结迁移

请按照学习方法、学习态度、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。

①学习方法: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

②学习态度: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,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

③品德修养: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

新学期又开始了,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,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。
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
《论语》中含有大量的成语,请再从《论语》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。

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

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,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,书写成条幅,挂在班级墙壁上。

①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②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③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④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⑤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⑥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⑦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

学了本文,你受到哪些教益?

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,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率;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,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,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,适应社会的需要。

随便看

 

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11/14 14:47: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