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灵公不君。厚敛以雕墙。从台上弹人,而观其辟丸也。宰夫胹①熊蹯不熟,杀之,置诸畚,使妇人载以过朝。赵盾、士会见其手,问其故,而患之。将谏,士会曰:“谏而不入,则莫之继也。会请先,不入则子继之。”三进,及溜②,而后视之。曰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”稽首而对曰:“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诗》曰:‘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’夫如是,则能补过者鲜矣。君能有终,则社稷之固也,岂唯群臣赖之。”犹不改。宣子(赵盾)骤谏,公患之,使锄麑贼之。晨往,寝门辟矣,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寐。麑退,叹而言曰:“不忘恭敬民之主也zei6*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。”触槐而死。 秋九月,晋侯饮赵盾酒,伏甲将攻之。其右提弥明知之,趋登曰:“臣侍君宴,过三爵,非礼也。”遂扶以下。公嗾夫獒焉。明搏而杀之。盾曰:“弃人用犬,虽猛何为。”斗且出,提弥明死之。 初,宣子田于首山,舍于翳桑,见灵辄饿,问其病。曰:“不食三日矣。”食之,舍其半。问之,曰:“宦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,今近焉,请以遗之。”使尽之,而为之箪食与肉,置诸橐以与之。既而与为公介,倒戟以御公徒,而免之。问何故。对曰:“翳桑之饿人也。”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,遂自亡也。 乙丑,赵穿攻灵公于桃园。宣子未出山而复。大史书曰:“赵盾弑其君。”以示于朝。宣子曰:“不然。”对曰:“子为正卿,亡不越竟,反不讨贼,非子而谁?”宣子曰:“乌呼,‘我之怀矣,自诒伊戚’,其我之谓矣!”孔子曰:“董孤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赵宣子,古之良大夫也,为法受恶。惜也,越竟乃免。” (选自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,略有删改) 【注】①胹:煮。②溜:通“霤”,屋檐下接水的沟槽。 16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 A.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 克:能够。 B.公患之,使锄麑贼之 贼:偷窃。 C.宣子田于首山 田:通“畋”,打猎。 D.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 书法:记载的原则。 17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.谏而不入,则莫之继也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.夫如是,则能补过者鲜矣 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 C.宦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 欲勿予,即患秦兵之来 D.其我之谓矣 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 18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 A.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bao6*政的史实,他非但不接受赵盾、士会的讽谏,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。如此多行不义,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。 B.赵盾忠君爱国,恪尽职守,深受人们敬重,在生死关头,锄麑、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,为此锄麑、提弥明zi6*杀,灵辄出逃。 C.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,悬念迭出,环环相接,此起彼伏,跌宕多姿,引人入胜,动人心魄,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。 D.本文通过晋灵公、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,从正反两方面,形象地表现了儒家“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”的思想观念。 19.用“/”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。(3分) 不 忘 恭 敬 民 之 主 也 贼 民 之 主 不 忠 弃 君 之 命 不信有一 于 此 不 如 死 也。 20.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(7分) (1)君能有终,则社稷之固也,岂唯群臣赖之。(4分) (2)子为正卿,亡不越竟,反不讨贼,非子而谁?(3分) 参考答案 16.B(贼:杀害) 17.C( C 取消句子独立性 A.如果/你;B.那么/然而;D.大概/怎么) 18.B.(“提弥明zi6*杀,灵辄出逃”与原文不符) 19.不 忘 恭 敬/ 民 之 主 也/ 贼 民 之 主/不 忠/ 弃君之命/ 不信/ 有 一 于 此/ 不如 死 也。 [评分标准]3分。每错断1处扣1分,扣完为止。 20.(1)国君能够有好的结果,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,哪里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。 (2)您身为正卿,逃亡而不出国境,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,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? [评分标准](1)4分。终、唯、赖、判断句式,每译错1点扣1分,扣完为止。(2)3分。子、越竟、讨贼、句式“非……而……?”,每译错1点扣1分,扣完为止。 【参考译文】 晋灵公不行为君正道。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。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行人,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。有一次厨子煮熊掌没有煮熟,灵公就杀死他,把尸体装在草筐里,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。赵盾和士会发现了厨子的手,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,并为这件事忧虑。赵盾准备进谏,土会说:“您进谏,如果国君不接受,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。请让我先去吧,如不采纳,您再继续劝说。”士会往前走了三次,(伏地行礼三次,灵公假装没看见)直到屋檐下,晋灵公才抬头看他,说道:“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,准备改正它。”士会叩头答道:“哪个人没有过错呢?有了过错却能改正,没有什么善事比这个更大的了。《诗》上说:‘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,但很少能坚持到底。’照这样说来,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。您能有始有终,那么国家就巩固了,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。晋灵公仍旧不改。赵盾多次进谏。晋灵公很厌恶他,派锄麑an6*杀他。锄麑清早赶去,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。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,由于时间还早,端坐在那里打瞌睡。锄麑退出来,感叹地说:“时刻不忘记恭敬国君(指按时上朝),真是百姓的靠山啊。杀害百姓的靠山,这是不忠;背弃国君的命令,这是失信。不忠不信中有一样,还不如去死!”于是,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。 秋天九月,晋灵公请赵盾喝酒,事先埋伏下武士,准备杀掉赵盾。赵盾的车夫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,快步走上殿堂,说:“臣下陪君王宴饮,酒过三巡还不告退,就不合礼仪了。”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。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。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,打死了猛犬。赵盾说:“不用人而用狗,即使凶猛,又有什么用!”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。结果,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。 当初,赵盾到首阳山打猎,住在翳桑。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晕倒了,便去问他的病情。灵辄说:“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。”赵盾给他东西吃,他留下了一半。赵盾询问原因,灵辄说:“我给贵族做仆人已经三年了,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。现在离家近了,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。”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,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,放在口袋里给他。不久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,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,使赵盾得以脱险。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,他回答说:“我就是在翳桑的饿汉。”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,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。赵盾自己也逃亡了。 九月二十六日,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。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,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。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:“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。”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。赵盾说:“不是这样。”董狐说:“您身为正卿,逃亡而不出国境,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,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?”赵盾说:“哎!《诗》中说:‘由于我怀念祖国,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。’这话大概说的是我吧。” 孔子说:“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,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。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,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。可惜啊,如果他出了国境,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