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 | 《宋史·李允则传》原文及翻译 |
释义 | 宋史 原文:李允则,字垂范。少以材略闻,荫补衙内指挥使,改左班殿直。知潭州,将行,真宗谓曰:“朕在南衙,毕士安尝道卿家世,今以湖南属卿。”初,马氏暴敛,州人出绢,谓之地税。潘美定湖南,计屋输绢,谓之屋税。营田户有牛者,岁输米四斛,牛死犹输,谓之枯骨税。允则请除三税,民皆便之。湖南饥,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,转运使执不可,允则曰:“须报逾月,则饥者无及矣。”明年荐饥,复欲先赈,转运使又执不可,允则请以家资为质,乃得发廪贱粜。因募饥民堪役者隶军藉,得万人。转运使请发所募兵御邵州蛮,允则曰:“今蛮不搅,无名益戍,是长边患也。且兵皆新募,饥瘠未任出戍。”乃奏罢之。陈尧叟安抚湖南,民列允则治状请留,尧叟以闻。召还,连对三日,帝曰:“毕士安不谬知人者。” 译文/翻译:李允则,字垂范。小时候就因其才识和谋略而闻名,后来因为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,改左班殿直。担任潭州知州,准备赴任时,真宗对李允则说:“朕在开封时 (宋时称开封府之官署为南衙),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,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。”当初,马氏横征暴敛,要潭州人纳绢,叫作地税。潘美统治湖南时,要百姓按房屋纳绢,叫作屋税。有牛的营田户要交纳牛钱,每年交纳米四斛,牛死以后还要照交不误,叫作枯骨税。李允则.上书请求废除这三种税,这样百姓负担就减轻多了。湖南发生饥荒,李允则想先将官仓的粮食发放赈济饥民然后再向朝廷奏报,转运使坚决不同意。李允则说:“报批最少得一个多月,灾民可等不及。”第二年仍是灾年,李允则又想发放官粮先赈灾后上奏,转运使仍是坚持不答应,李允则请求用自家的财产作为抵押,才得以开仓贱价卖粮赈济灾民。于是招募能够服役的饥民去服兵役,共计得一万人。转运使要求将招募的这些兵员派去防御邵州蛮族,李允则说:“现今蛮族并没有兴兵来扰乱,没有名目增加戍守士兵,这样做是滋长边患。况且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来的,由于饥饿,身体瘦弱不堪,所以不能担任戍守的任务。”于是上奏请求停罢此事。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,百姓将李允则治理的政绩列举上报,请求让他留任,陈尧叟将此事.上奏朝廷。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,与他接连应对讨论了三天,最后说:“毕士安没有看错人。 ” |
随便看 |
|
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