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言文 |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范增论 |
释义 |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范增论 汉用陈平计,间疏楚君臣,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,稍夺其权。增大怒曰:天下事大定矣,君王自为之,愿赐骸骨,归卒伍。未至彭城,疽发背死。 苏子曰:增之去,善矣。不去,羽必杀增。独恨其不早尔。然则当以何事去?增劝羽杀沛公,羽不听,终以此失天下,当以是去耶?曰:否。增之欲杀沛公,人臣之分也;羽之不杀,犹有君人之度也。增曷为以此去哉?《易》曰:知几其神乎!《诗》曰:如彼雨雪,先集为霰。增之去,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。 陈涉之得民也,以项燕。项氏之兴也,以立楚怀王孙心;而诸侯之叛之也,以弑义帝。且义帝之立,增为谋主矣。义帝之存亡,岂独为楚之盛衰,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;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。羽之杀卿子冠军也,是弑义帝之兆也。其弑义帝,则疑增之本也,岂必待陈平哉?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陈平虽智,安能间无疑之主哉? 吾尝论义帝,天下之贤主也。独遣沛公入关,而不遣项羽;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,而擢为上将,不贤而能如是乎?羽既矫杀卿子冠军,义帝必不能堪,非羽弑帝,则帝杀羽,不待智者而后知也。增始劝项梁立义帝,诸侯以此服从。中道而弑之,非增之意也。夫岂独非其意,将必力争而不听也。不用其言,而杀其所立,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。 方羽杀卿子冠军,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,君臣之分未定也。为增计者,力能诛羽则诛之,不能则去之,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?增年七十,合则留,不合即去,不以此明去就之分,而欲依羽以成功,陋矣!虽然,增,高帝之所畏也;增不去,项羽不亡。亦人杰也哉! 4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( ) A. 汉用陈平计,间疏楚君臣 疏远 B. 陈平虽智,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离间 C. 羽既矫杀卿子冠军 假托君王之命 D. 人臣之分也 职责 5.下列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3分)( ) A. 增之去,善矣 晋,何厌之有 B. 羽不听,终以此失天下 木欣欣以向荣 C. 非羽弑帝,则帝杀羽 非死则徙耳 D. 而欲依羽以成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.分析和概括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( ) A. 文中引用《易》和《诗》中的话,其作用是以此为论据,证明范增若能见微知著的话,那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。 B. 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上将卿子冠军时就离他而去,因为卿子冠军地位在项羽之上,若项羽不杀卿子冠军,也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。 C. 苏轼认为拥立义帝,范增实为主谋。义帝的存亡,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;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。绝没有义帝被杀,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。 D. 苏轼评论义帝,称他是天下的贤君,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,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宋义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,就可以说明这一点。 7.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10分) (1)为增计者,力能诛羽则诛之,不能则去之,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?(5分) (2)合则留,不合即去,不以此明去就之分,而欲依羽以成功,陋矣!(5分) |
随便看 |
|
文言文经典名篇大全共收录21229篇文言文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文言文的释义及阅读试题,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