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璧毁珪历史词典解释
璧、珪:均为玉。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。后魏.温子昇《寒陵山寺碑》:“铜马竞驰,金虎乱噬,九婴暴起,十日并出,破璧毁珪,人物既尽。”
并列 璧、珪,均为宝玉。比喻毁坏美好的东西。语出北魏·温子升《寒陵山寺碑》:“铜马竞驰,金虎乱噬,九婴暴起,十日并出,破璧毁珪,人物既尽。”吴哲仁《名士风流》:“焚琴煮鹤、破璧毁珪,引申开去,则是对文化的残6*暴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现行为方面。→焚琴煮鹤 ↔秋毫无犯
词语分解:
- 破璧的解释 1.击碎玉璧。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:“ 相如 持其璧睨柱,欲以击柱。 秦王 恐其破璧,乃辞谢固请,召有司案图,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赵 。”2.喻女子已非处子。与“完璧”相对。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·易内奇案:“ 钱 母喜偿夙愿,遣人询之 庞 , 庞 固求之而弗得者,况女已破璧,讼亦无益,遂从之。”
- 珪的解释 珪 guī 同“圭”①
历史典故推荐:物相杂故曰文
物:原指阴阳二物。后也泛指各种物象。 不同物象交相错杂,所以称作文采。语出易.系辞下:“爻有等,故曰物;物相杂,故曰文。”明.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:“‘物相杂,故曰文’,文须五色错综,乃成华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