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:

 

词条 俸银禄米制
释义

俸银禄米制

历史官职

俸银禄米制历史词典解释

清代的俸给制度。其制是银米兼支。米视俸而定,每银一两并给米一斛,银有零头者以米之升合准之。在外文官俸银与京官同,不给禄米。正俸之外,按职务等级另给银钱,称为养廉银。文职养廉银始于雍正三年(公元1725年),此年以特旨增给汉官俸米,而各部堂官又加思给与双俸。乾隆元年(公元1736年)仿双俸之例将在京大小文员俸银加一倍赏给; 令自次年春季实施。武职养廉银始于乾隆四十六年(公元1781年)。先是武官例以亲丁名粮为养廉,至此始照文员之例议给。其所扣兵饷,并令挑补实额。

词语分解:

  • 俸银的解释 1.支付官员俸禄的银两。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:“王以下 满州 官员两季俸银一百一十二万一千九百三十五两七钱五分八釐。”2.指俸禄。清文献通考·国用四:“ 顺治 元年,初定王公俸银有差。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:“这么一个镇国公,有多少俸银一年呢?”
  • 米制的解释 一种计量的十进制,原来完全根据米来制定,容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分米,质量单位等于一立方厘米的水在其最大密度时

历史官职推荐:中书写书生

吏名。北魏置,中书省低级办事人员,负责抄写。选能书者充任,多由地位较高官员推荐。

随便看

 
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23 17:14: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