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须臾离历史词典解释
须臾:片刻。 片刻也不能离开。 形容迫切需要。语出《礼记.中庸》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者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《旧唐书.礼仪志一》:“是知礼者,品汇之璿衡,人伦之绳墨,失之者辱,得之者荣,造物已还。不可须臾离也。”宋.陆九渊《与李省干》:“某试吏于此,颇益自信此学之不可须臾离也。”清.昭槤《啸亭杂录》卷八:“公善谋,时斋善战,二公如左右手,不可须臾离。”清.吴趼人《新笑史.视亡国为应有之事》:“道之不可须臾离,吾既闻命矣。”
偏正 须臾,片刻。片刻也不能离开。形容极其重要。《礼记·中庸》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者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△多用于重要方面。
词语分解:
- 不可的解释 1 ∶不可能;不可以兼与药相粘,不可取。——宋·沈括梦溪笔谈·活板学不可以已。——荀子·劝学2 ∶决不能,必须不而势力众寡不可论。——资治通鉴不可一概而论3 ∶与“非”搭配,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,我非去不可
历史典故推荐:蒲鞯
源见“牛角挂书”。本指铺在牛背上的蒲草垫子,后以代指所骑之牛。元 贡师泰为郭宗道祭酒题韩滉移居图诗:“牵衣裹儿囊在肩,瓠壶瓦缶悬蒲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