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朔怎么写好看:
平朔书法图片
平朔历史词典解释
天文学名词。亦称经朔。按日、月的平均运动算出的合朔时刻,称为平朔。但由于太阳、月球的运行非匀速,朔望月实际长度有时可比平均值29日12时44分长6小时,也可短6小时。因而,按匀速计算出来的平朔,与真正合朔不同,使得日食有时发生在上月终的晦日,有时则发生于本月初二日,这是平朔的缺点。东汉末,刘洪实测近点月内月球每天的运行速度,创立了求朔、弦,望定大、小余的方法,用来推算日、月合朔、弦、望的确定时刻。唐武德二年(619),行用傅仁均制《戊寅元历》,开始采用定朔代替平朔。
词语分解:
- 平朔的解释 又称“恒朔”。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.5日,大月30日,小月29日,大小月相间,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“平朔”。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。因此,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,有时发生在初二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·历差失闰:“盖歷法有平朔,有经朔,有定朔。”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·置闰:“古法用平朔,率三十二月而一闰,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。 唐 宋 以来,
- 平的字典解释 平 píng 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平地
- 朔的字典解释 朔 shuò 农历每月初一:朔日
历史知识推荐:致远务
官署名。宋代属太仆寺。掌饲养驴骡,以供载运皇帝出行时所用杂器,并供边防军事需用。以车营务监官兼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