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勘司怎么写好看:
磨勘司历史词典解释
官署名。西夏置,称“赤剋罗”。主持官吏考核升迁,属中等司。太祖明洪武三年(1370)亦置,设司令,司丞。十年革,十四年复设,二十年复罢。凡诸司刑名、钱粮,有冤滥隐匿者,稽其功过以闻。
官署名。西夏设置,掌管夏国官吏考铨、升降之事,以磨勘使为长官。
词语分解:
- 磨勘的解释 1. 唐 宋 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。 唐 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,分九等注入考状,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,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,称“磨勘”。 宋 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。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五:“戊午,詔应南郊行事官,并付三銓磨勘,优与处分。”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:“今文资三年一迁,武职五年一迁,谓之磨勘。”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:“ 唐 制,郊祀行庆,止进勋阶, 五代
-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,操作:司法
历史官职推荐:中部都尉
官名。三国魏末置,西晋沿之。为匈奴中部长官,由“中部帅”改名,一说西晋武帝太康280—289中改置。统六千余落,居大陵县。见晋书 ·北狄传、刘元海载记。参见“五部都尉”。 官名。三国时,曹操把入居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