耆老久次怎么写好看:
耆老久次书法图片
耆老久次历史词典解释
耆老:指年老德高的人。次:次等,名次地位低。指年老有德的人久居卑位,未曾升迁。《汉书.扬雄传赞》:“(雄)以耆老久次,转为大夫,恬(tián)于势利乃如是。”(恬:淡然。)
主谓 耆,60岁。年老有德者久居卑位。《汉书·扬雄传赞》:“(雄)以耆老久次,转为大夫,恬于势利乃如是。”△多用于表示年老不得志方面。
词语分解:
- 耆老的解释 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
- 久次的解释 1.指年资长短。史记·儒林列传:“ 孝景 时﹝ 董仲舒 ﹞为博士,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,或莫见其面。”2.久居鲁官次。后汉书·黄琬传:“旧制光禄举三署郎,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。” 李贤 注:“久次,谓久居官次也。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·吏部一·内阁中书外补:“序班十人,久次当迁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挥金陌上
汉.刘向列女传.鲁秋洁妇:“洁妇者,鲁秋胡子妻也。既纳之五日,去而宦于陈。五年乃归,未至家,见路旁妇人采桑,秋胡子悦之,下车谓曰:‘若曝采桑,吾行道远,愿托桑荫下餐。’下赍休焉。妇人采桑不辍。秋胡子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