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胪礼宾使历史词典解释
使职名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),礼宾院由鸿胪勾当检校。永泰二年(766)宦官鱼朝恩加内侍监、判国子监事,充鸿胪礼宾等使,主礼宾诸事。
词语分解:
- 鸿胪的解释 1.官署名。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,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, 景帝 六年,更名大行令, 武帝 太初 元年,改称大鸿胪,主掌接待宾客之事。 东汉 以后,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。 北齐 始置鸿胪寺, 唐 一度改为司宾寺, 南宋 、 金 、 元 废, 明 复之, 清 沿置。主官或称卿,或称正卿,副职为少卿,属官因各朝代而异,或有鸣赞、序班,或置丞、主簿。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:“典客, 秦 官,掌诸
历史知识推荐:于厥里
即“乌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