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殿承制怎么写好看:
内殿承制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北宋大中祥符二年(1009)置,为武臣阶官,七品。元丰改制,定为正八品。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为敦武郎。
词语分解:
- 内殿的解释 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。因在皇宫内进,故称。后汉书·灵帝纪:“﹝ 中平 四年二月﹞己亥, 南宫 内殿罘罳自坏。”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:“终期内殿联诗句,共汝朝天会 柏梁 。” 宋 周密 齐东野语·绍兴御府书画式:“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,或有题跋。”
- 承制的解释 1.谓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。后汉书·吴汉传:“ 鸿 召见 汉 ,甚悦之,遂承制拜为 安乐 令。”晋书·宣帝纪:“ 申仪 久在 魏兴 ,专威疆埸,輒承制刻印,多所假授。”明史·陈友定传:“﹝ 友定 ﹞颇任威福,所属违令者輒承制诛窜不絶。”2.称开府承制之官。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:“国家防塞今有谁?官为承制乳臭儿。”
历史知识推荐:袁燮
1144—1224 宋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,字和叔,学者称絜斋先生。淳熙进士。调江阴尉。浙西大饥,负责往赈恤,命每保画荒政图,悉载田畴、山水、道路、居民、产业等,合保为都,合都为乡,合乡为县,征发、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