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无幸民怎么写好看:
国无幸民书法图片
国无幸民历史词典解释
主谓 幸民,侥幸苟生的人。全国没有苟且求生、偷懒怠惰的人。指治国有方,人民安居乐业,勤于职守。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六年》:“善人在上,则国无幸民。”[例]国无幸民,人人安居乐业,这是众之所望的事。△褒义。用于描写风尚。
词语分解:
- 国的解释 国 (國) guó 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国家
- 幸民的解释 谓侥幸于万一之民。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。左传·宣公十六年:“善人在上,则国无幸民。谚曰:‘民之多幸,国之不幸也’,是无善人之谓也。” 宋 王禹偁 上许殿丞论榷酒书:“某窃听舆言,以为阁下将取一郡榷酒之数,分於编户,然后听其自酿而沽诸。是亦割赤子之肉飫幸民之腹也。” 宋 陆游 寄龚实之正言诗:“ 至和 嘉佑 须公了,乞向升平作幸民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门难为言
看过海洋的人,别的水就看不上眼了;曾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,别的议论也就难于吸引他了。 比喻见多识广,眼界自高。语出孟子.尽心上:“孟子曰:‘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小,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