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昭投簪怎么写好看:
胡昭投簪历史词典解释
《三国志.魏书.管宁传》附《胡昭传》:“胡昭始避地冀州,亦辞袁绍之命,遁还乡里。太祖为司空丞相,频加礼辟。昭往应命,既至,自陈一介野生,无军国之用,归诚求去。太祖曰:‘人各有志,出处异趣,勉卒雅尚,义不相屈。’昭乃转居陆浑山中,躬耕乐道,以经籍自娱。闾里敬而爱之。”
挚虞《征士胡昭赞》曰:“投簪卷带,韬声匿迹。”(见《文选》卷四四孔德璋《北山移文》唐.李注)
投簪,意指辞官归隐。东汉末年,高士胡昭拒绝曹操之聘任,遁居山中,耕读自娱。后因用为咏隐士之典。
唐.李瀚《蒙求》:“逢萌挂冠,胡昭投簪。”
词语分解:
- 胡的解释 胡 (⑤鬍) hú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胡人
- 投簪的解释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。比喻弃官。 晋 陆机 应嘉赋:“苟形骸之可忘,岂投簪其必谷。”云笈七籤卷一○七:“粗得山水,便投簪高迈。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·射策:“二子之名既就,一生之愿已酬,当投簪海岸,驾橇山林。” 清 金农 题青林沟所居诗:“尘坌炎光昼已空,投簪久羡濯缨翁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笑容满面
见“笑容可掬”。巴金杨林同志:“老大娘端着一盆团子从房里出来,~地说:‘吃吧,阿妈妮做的东西,你们一定要吃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