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堂怎么写好看:
京堂书法图片
京堂历史词典解释
明清对某些高级官员之称呼,言其为堂上之官。一般为三品或四品官。清代凡通政使司,大理寺、太仆寺、太常寺、光禄寺、詹事府、鸿胪寺等卿寺衙门之堂官皆称京堂。亦尊为京卿。清中叶以后遂成为一种虚衔,如三品京堂、四品京堂之类,或称三、四品卿。
词语分解:
- 京堂的解释 清 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。如都察院、通政司、詹事府、国子监及大理、太常、太仆、光禄、鸿胪等寺的长官,概称京堂。在官文书中称京卿,一般为三品、四品官。中叶以后,成为一种虚衔。儒林外史第二四回:“按察司升了京堂,把他带进京去。”清史稿·德宗纪二:“癸未,赏道员 蔡钧 四品京堂,充出使 日本 大臣。”
- 京的字典解释 京 jīng 国都(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):京城
- 堂的字典解释 堂 táng 正房,高大的房子:堂屋
历史知识推荐:鹤征(徵)录
书名。清李富孙、李遇孙合编。嘉庆二年1797成书,八卷。李富孙又辑鹤征后录十二卷,嘉庆十二年成书。前书专为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的征士一百八十六人作传。按录取等第及未中试分卷,人各一传。后书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