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不偏不倚 |
释义 | 不偏不倚历史典故 不偏不倚怎么写好看:不偏不倚书法图片 不偏不倚历史词典解释《礼记.中庸》宋 朱熹题解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原谓中庸之道适得其中而无偏颇之弊,后常用于指不偏袒任何一方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.送灶日漫笔》:“在现今的世上,要有不偏不倚的公论,本来是一种梦想;即使是饭后的公评,酒后的宏议,也何尝不可姑妄听之呢。” 并列 原指儒家折中的“中庸之道”。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,表示公正或中立。也形容一点不歪,正中目标。宋·朱熹《中庸集注》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西门丁《玉佛谜》:“那桌角噗地一声掉下,汉子不慌不忙拾了起来,随手向后一抛,不偏不倚落在卓湛的酒杯里。”△用于描写人中立态度。→中庸之道 无偏无党 中立不倚↔畸轻畸重 厚此薄彼。 也作“不偏不徇”、“无偏无倚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天香国色源见“国色天香”。称赞牡丹花的色香非他花能比。金 元 好问兰文仲郎中见过诗:“水碧金膏步兵酒,天香国色洛阳花。”亦用于形容女子貌美。再生缘二一回:“款款纤腰垂玉带,溶溶粉额映乌纱。起来缓缓辞金殿,分明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