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史词典解释
《国语.周语上》:召公曰:“是障之也。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春秋时,周厉王暴虐无道,受到国人的批评指责。周厉王就派专人监视,发现谁发牢骚批评他,就抓去杀头。这样表面上看来没有敢讲话了,周厉王很得意。周卿士召穆公劝谏他道:“阻止人民说话,比阻止河水流通害处更大。”后指压制民主,不让人民说话是办不到的。
唐.房玄龄等撰《晋书.孔严传》载:“古人为政,防人之口甚于防川。”也作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水”、“防人之口,甚于防川。”
词语分解:
- 防川的解释 1.制止洪水的泛滥。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:“我闻忠善以损怨,不闻作威以防怨。岂不遽止?然犹防川。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”宋书·袁豹传:“譬犹修隄以防川,忘渊丘之改易,胶柱於昔弦,忽宫商之乖调。”2.泛指防止水患。 唐 杜甫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诗:“舍弟卑栖邑,防川领簿曹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仰不愧天
抬头无愧于天。表示没有做坏事,问心无愧。孟子.尽心上:“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三乐也。”唐.韩愈与孟尚书书:“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