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历史词典解释
断:决断。乱:祸乱。卜应当决断而不决断,就会产生祸乱。 表示行事要当机立断,否则贻害无穷。语出《后汉书.儒林传.杨伦》李贤注引《黄石公三略》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《史记.春申君列传.赞》:“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春申君失朱英之谓耶?”《宋书.王僧绰传》:“僧绰曰:‘建立之事,仰由圣怀。臣谓唯宜速断,不可稽缓。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”《旧唐书.高祖二十二子传.隐太子建成》:“萧瑀,陈叔达进曰:‘臣闻内外无限,父子不亲。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”宋.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:“康节先生说得好,断以决疑不可缓。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
见“当断不断”。
历史典故推荐:怀珠
源见“怀珠韫玉”。比喻怀有才艺。南朝 梁 何逊秋夕叹白发诗:“直是安被褐,非敢慕怀珠。”明 孙柚琴心记.相如倦游:“不意孝王捐馆,宾客解散,挟绡者怀珠自悲,曳裾者搴裳濡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