赐带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历史词典解释
君主给予臣下的荣誉待遇。《汉书·萧何传》记汉“高帝五年(公元前202年)奏位次,令萧何第一, 赐带剑履上殿, 入朝不趋。”
词语分解:
- 不趋的解释 1.谓入朝不急步而行。封建时代人臣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,入朝不趋是皇帝对大臣的一种殊遇。史记·萧相国世家:“於是乃令 何 第一,赐带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。”文选·任昉<齐竟陵文王宣公行状>:“又詔加公入朝不趋,讚拜不名。” 张铣 注:“天子敬重其德,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趋走。”周书·静帝纪:“庚子,詔 赵 、 陈 、 越 、 代 、 滕 五王入朝不趋,剑履上殿。”2.不追逐;不追求。韩非子·亡徵:“见
历史官职推荐:内八府宰相
官名。元朝置。掌蒙古诸王朝觐傧介之事,与蒙古翰林院官一同译写润色诏令文字,贵近似宰相而无授受宣命,秩同二品,例以国戚勋贵子弟担任。 官名。元武宗或仁宗时始置,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;遇有诏令,则与蒙古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