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大恨怎么写好看:
七大恨历史词典解释
一作七种恼恨。天命三年(1618),后金国汗努尔哈赤决意征明,出兵前誓师,历数明朝杀其父、祖,侵其边地,偏袒叶赫,压抑后金等,作为兴师征明的理由,史称“七大恨”。
词语分解:
- 七大的解释 佛教指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见、识七种周遍一切的要素。其中前“五大”为色、声等境,“见大”为眼、耳等根,“识大”为视、听等识。楞严经卷三:“识性无源,因於六种根尘妄出……若此识心,本无所从,当知了别,见闻觉知,圆满湛然,性非从所,兼彼虚空、地、水、火、风,均名七大,性真圆融。” 子璿 义疏:“根能照境,如镜照物;识能了境,分别自他。”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:“所谓性者,若七大是也。所谓无性者,若
- 恨的字典解释 恨 hèn 怨,仇视:怨恨
历史知识推荐:耆长
又称三大户。职役名。五代后周时,以百户为团,每团以三家大户轮充耆长。宋承周制,也轮差乡村第一、二等户三户充耆长,作为乡役,维持治安,并参与推排户等,编造五等丁产簿。熙宁三年1070行免役法,耆长改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