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冠误身怎么写好看:
儒冠误身历史词典解释
儒冠:借指读书人。读书人被仁义道德耽误一生。对邪6*恶世道的愤激之辞。语本唐.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纨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
词语分解:
- 儒冠的解释 1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:“ 沛公 不好儒,诸客冠儒冠来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”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:“犹思脱儒冠,弃死取先登。”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:“﹝ 邓生 ﹞詬公谓:‘若乃养马,而我职弟子员,冠儒冠。’”2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:“紈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:“儒冠之荣,无以加此。” 清 方文 送
- 误身的解释 贻误自身。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:“紈袴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”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:“棘寺初衔命,梅仙已误身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惟精惟一
精:精研。一:专一。 要精研,要专一。 戒人勉学之辞。语出书.大禹谟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宋.范仲淹与谢安定屯田书:“吾儒之职,去先王之经,则茫乎无从矣。又岂暇学人之巧,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