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文冠怎么写好看:
惠文冠书法图片
惠文冠历史词典解释
古代武官所戴之冠,亦称武冠。相传为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,故名。或以为秦朝御史所戴法冠即此。汉朝以后侍中、中常侍亦戴此冠。后代或有沿用。晋朝亦名武冠,详见“武冠”。
词语分解:
- 惠文冠的解释 冠名。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,故称。 汉 谓之武弁,又名大冠。诸武官冠之。侍中、常侍加黄金璫,附蝉为文,貂尾为饰。侍中插左貂,常侍插右貂。因又称“貂璫”、“貂蝉”。汉书·昌邑王刘贺传:“王年二十六七,为人青黑色,小目……衣短衣大絝,冠惠文冠。” 颜师古 注:“ 苏林 曰:‘治狱法冠也。’ 孟康 曰:‘今侍中所著也。’ 服虔 曰:‘武冠也,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,故曰惠文。’ 晋灼 曰:‘柱后惠文,法
- 惠文的解释 1.即惠文冠。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:“金璫缀惠文,煌煌发令姿。”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:“鱟实如惠文,骨眼相负行。”2.为法冠“ 柱后惠文 ”的省称,因以指代法禁。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送穆父之一:“又触惠文江海去,快帆谁与挽令回。”参见“ 惠文冠 ”。
- 冠的字典解释 冠 guān 帽子:衣冠
历史官职推荐:五台
即唐代的尚书省、门下省、中书省、秘书省、御史台。高宗龙朔二年,改尚书省为中台,门下省为东台,中书省为西台,秘书省为兰台,御史台为宪台,合称五台。见新唐书·百官一·尚书省、新唐书·百官二·门下省、中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