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文馆大学士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宋朝初年,改弘文馆大学士置。以上相兼领,或同时兼监修国史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 。
官名。见“昭文馆”。
词语分解:
- 昭文的解释 显扬文采。语出左传·桓公二年:“火、龙、黼、黻、昭其文也”。 唐 张何 授衣赋:“是以带裳表俭,黻冕昭文。”
- 大学士的解释 官名。 唐中宗 景龙 二年, 修文馆 置大学士四人。此大学士之始,然不常设。 宋 沿 唐 之旧, 昭文馆 、 集贤殿 大学士,皆宰相领之。 明 代始专以殿阁大学士为宰辅之官,然官阶仅五品,其职务是替皇帝批答奏章、承理政务。自 宣宗 时乃以师保尚书兼大学士,官尊于六卿,职近宰相,称为“阁老”。 清 因之,设内阁大学士四人,为正一品;协办大学士二人,为从一品,成为文臣最高的官位,称为“中堂”。
历史官职推荐:御史中士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内史中大夫御史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