涕泗滂沲历史词典解释
见“涕泗滂沱”。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于禹井山立馆,事道精笃,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,涕泗滂沲。”
词语分解:
- 涕泗的解释 1.眼泪和鼻涕。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:“ 齐景 升丘山,涕泗纷交流。”南史·萧钧传:“﹝ 萧钧 ﹞年七岁,出继 衡阳元王 ,见 高帝 ,未拜,便涕泗横流。” 明 孙梅锡 琴心记·赍金买赋:“徘徊倚袖,涕泗沾衣,梦到君傍,可怪鸡鸣惊唤予。”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:“﹝先生﹞年十七,得 宋 五子书读之,涕泗被面下曰:‘嗟夫!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。’”参见“ 涕泗滂沱 ”。2.涕泪俱下
- 滂沲的解释 同“ 滂沱 ”。1.雨大貌。 晋 左思 蜀都赋:“虽星毕之滂沲,尚未齐其膏液。” 唐 欧阳行周 益昌行:“期当作説霖,天下同滂沲。”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:“竹迷谁定知迷否,趂取滂沲好雨初。”2.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。 汉 王褒 九怀·株昭:“卷佩将逝兮,涕流滂沲。”三国志·蜀志·蒋琬传:“夜梦有一牛,头在门前,流血滂沲,意甚恶之。” 晋 潘岳 寡妇赋:“哀鬱结兮交集,泪横流兮滂沲
历史典故推荐:仰天长啸
啸:撮口作声。引申为呼叫。抬头朝天高声呼叫。形容情绪高昂、意气风发的样子。也指为排遣郁闷而仰头呼叫的情态。宋.岳飞满江红.怒发冲冠: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,潇潇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