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口无择言 |
释义 | 口无择言历史典故 口无择言怎么写好看:
口无择言历史词典解释《孝经.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,言满天下无口过,行满天下无怨恶。”说出口的话无需选择。形容说的话都很正确。《后汉书.刘般传》:“数年,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,行无怨恶,宜蒙旌显。”唐.张说《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》:“心根孝友,器包礼乐,动蹑思后,故口无择言;照在机前,故身无择行。” 主谓 ①指说出的话无需选择。都是好话。形容人修养成功,无需注意选择,言辞皆中肯其规矩。语出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龙伯高敦厚周慎,口无择言。”裴注《三国志·魏书》卷11:“原办自以高远清白,颐志澹泊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,故英伟之士向焉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修养好方面。②说话随便,不择言辞。形容人修养差,出言不加考虑。[例]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行无方向,口无择言,往往要招致祸端。△贬义。用以表现人的言行修养差方面。也作“口不择言”。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鸦巢生凤主谓 老鸦巢里生出了凤凰。比喻平常人家培养出优秀人才。五灯会元卷32:“问:‘如何是异类?’师曰:‘~。’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人事方面。因“鸦巢”含贬义,所以不作当面赞语。↔将门虎子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