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 |
释义 | 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历史典故 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历史词典解释累:当为“蔂”,盛土的筐子。高达九层的土台,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;行千里路,是从脚迈第一步开始的。比喻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小到大开展起来的。《老子》六十四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明.赵弼《两教辨》:“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” 其他 九层高的土台,是由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;行千里的路,是从迈第一步时开始的。比喻任何事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。《老子》64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△一般用于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方面。↔功亏一篑 词语分解:
历史典故推荐:洞中肯綮形容观察敏锐,能抓住问题的要害。元史.韩性传:“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,辄往咨访,性从容开导,洞中肯綮,裨益者多。” 述宾 肯綮,筋骨结合处。形容观察锐利,能抓住问题的要害。元史·韩性传:“郡之良二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