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:

 

词条 口干舌燥
释义

口干舌燥

历史典故

口干舌燥怎么写好看:

口干舌燥怎么写好看口干舌燥书法图片

口干舌燥历史词典解释

形容嘴里干渴、焦炙。《野叟曝言》四回:“素臣自觉口干舌燥。”叶圣陶《小病》:“可是越是失眠越来得厉害,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。于是口干舌燥,头里岑岑地作响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○:“他们的肚子没有好的吃食,说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又只好喝口凉茶或冷水,所以说着说着,他们的脸上往往发绿,头上出了盗汗,甚至于一阵恶心,吐出些酸水来。”亦作“口干舌焦”。袁静《伏虎记》二回:“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,讲得口干舌焦,他还是无动于衷。”


见“口燥唇干”。浩然《艳阳天》:“他不是忙得顾不上吃饭,也不是不想吃饭,因为整夜地失眠,口干舌燥,不开胃,不想吃。”

词语分解:

  • 口的解释 口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
  • 燥的解释 燥 zào 干,缺少水分:干燥

历史典故推荐:连朝接夕

早晨接着晚上。谓不分白天黑夜地连续干。唐.白居易与元九书:“劳心灵,役声气,连朝接夕,不自知其苦,非魔而何?” 连动 早晨连着夜晚。形容不分昼夜连续干。唐·白居易与元九书:“劳心灵,役声气,~,不自知

随便看

 
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0-2024 Suppu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7/20 22:30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