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条 | 厢 |
释义 | 厢历史知识 厢怎么写好看:厢历史词典解释①城市行政区划。宋承唐制,城市以“坊”为基层单位,有些城市坊上设“厢”。宋真宗末年,开封(今属河南)城内分八厢(实际为十厢),城外九厢。厢下有坊,其数不等。都城以外城市,也往往设厢。如高宗时,福州城有左、右、南、北四厢;理宗宝庆年间,庆元府(治今浙江宁波)有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四厢。厢设厢官,还有厢典、书手、都所由、所由、街子、行官等吏役。明清则成为近城居民的基层组织,城内只设坊而不设厢。明清里甲制,居地相邻的一百一十户编为里,居城中者编为坊,近城者编为厢。选十户为厢长,轮流值年,掌管赋役警防。其余百户,编为十甲。②五代、宋军制,以厢为军队编制单位。厢下有军、指挥、都。一厢辖十军,一军辖五至十指挥,一指挥辖五都,一都百人。厢为第一级军队编制单位,计二万五千人。厢的设置并不普遍,仅部分禁军,如捧日、天武、龙卫、神卫、虎翼、骁捷等军设左、右厢;且如捧日军和龙卫军每厢仅有三军,每指挥仅有三百人或二百五十人,每厢仅四千五百人或三千七百五十人,大大低于规定编额。厢的统兵官为厢都指挥使。南宋时,厢的编制名存实亡。 词语分解:
历史知识推荐:虞遂夏商时人。见“遂”。 |
随便看 |
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,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、历史事件、历史典故、历史地名、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,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。